孙悟空求仙拜师前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

孙悟空幼年出外留洋学本领 , 就是害怕变成老猴子时阎王爷前来勾账 , 竹篮打水一场空 , 拥有什么“美猴王”“花果山”“猴子猴孙”的美誉和财富 , 一切都是浮云!
该来的跑不掉 , 终于某一天 , 勾魂使来也!两人拿着一张写着“孙悟空”的批文 , 不分青红皂白将绳子套上老孙的脖子 , 缉拿到一个地方:幽冥界 。你懂的 , 这是什么地方了 。好在天理昭然 , 无论是高官厚禄、大富大贵 , 还是穷途潦倒、衣衫褴褛 , 在这里是公平的 , 谁也开心不了 。按照你生前的节操 , 接受阎王爷的审判 , 是该下地狱油锅 , 还是轮回为人 , 都得老老实实 , 少不得半点欺瞒 。所以说 , 行善积德好 , 到了阴间胆子总是壮一点 。
此时非彼时 , 好在孙悟空已经学好技艺 , 有什么筋斗云、七十二变、金箍棒等技巧 , 反正很牛 , 对谁都看不起 , 火性大了还将鬼使打死——从此人间有了“鬼也怕恶人”的俗语 。老孙还不解恨 , 一路打到了阎王殿 , 吓得阴间十大冥王战战兢兢 , 连天子的尊严都不顾 , “ 慌得那十代冥王急整衣来看 , 见他相貌凶恶 , 即排下班次 , 应声高叫道:‘上仙留名 , 上仙留名!’”
这些阴间天子也是忽悠“怕活” , 不小心给孙猴子“激活”了 , 岂不跑到人间受苦?因此个个自称“抓错人” , 这种“鬼话”连耳朵最轻的老孙都不信 , 我们能信吗?老孙发起狠来 , 将“生死簿子”上包括孙悟空在内的所谓猴类 , 通通划掉 , 据说自此之后猴子们都很长寿 , 反正不属于阎王爷管辖了——就是不知道被吃猴脑的阎王爷管不管?
看来阎王爷干了折本的买卖 , 自古以来谁有胆量敢挑战阴间地府的权威?今天总算遇到了 , 还将他们的绝对权力——生死簿子改编了 。顾名思义 , 生死簿子是记录每一个人生死时间的簿子 , 是人人最为关心的秘密“档案” , 就连大唐天子太宗皇帝见了都得磕头的“本本” , 何况我等凡夫俗子 , 岂不是毫无办法 , 随遇而安 , 什么时候勾魂使到来 , 就老老实实跟他走?
俗话说 , 生死事大!孙悟空从出生以来 , 由于早慧非常关心个人的生死问题 。怎样逃脱生死关?他听从了老一辈猿猴的忠告 , 只有儒家的圣人、道家的仙长、佛家的佛祖才能突破生死 , 所以 , 你要解决生死问题 , 就必须当上这三种人 。
真是醍醐灌顶 , 孙悟空一时豁然开朗 。好猴头说到做到 , 立即动身 , 不畏艰苦 , 终于学到了长生不老的法术 。但是 , 孙悟空真的能长生不老吗?答案是否定的 , 他只是学到了一些长生不老的基本技能而已 。即使他将勾魂使打死 , 将生死簿子涂改 , 仍然没有解决生死问题 。因此 , 解决生死问题不能硬来 , 必须靠真修——真真正正的修行 , 才能了生死、做仙佛 。
《西游记》是非常伟大的书 , 也是一本解决生死问题的书 , 将深奥的道理用简单的语言、朴素的例子告诉人们 , 即使你的本领有多大 , 身价有多高 , 同样要面临生死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靠自己逐渐的修行 , 才能改变人生的轨迹 , 才能得道成圣 , 否则 , 即使你拥有孙悟空一样的本事 , 同样跑到幽冥界去闹事 , 去涂改年龄 , 依然无法解决生死问题 。
后来 , 孙悟空想通了 , 跟着唐僧去取经 , 就是明白了这个道理 。
说起生死问题 , 是古今中外、各位贤圣苦苦追求想解决的问题 。孔子对生死问题也非常敬畏 , 他觉得这个问题比较难说 , 既然难说 , 或者说了弟子们也不明白 , 干脆就不说 。因此 , 《论语》从入世的思想出发 , 基本是非常积极进取的精神 , 很少谈论生与死的问题 。
有一次 , 子 路问老师 , 怎样奉事鬼神 。孔子说:你连人都没有奉事好 , 哪能奉事好鬼神!子路又问生死问题 , 孔子说:“未知生 , 焉知死?”即你连生的道理都没弄懂 , 怎么能弄懂更深奥的“死亡”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