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后妃比康熙少 为何乾隆被评为“风流皇帝”?

历代被处死的贪污犯中 , 和珅的死是最从容、最雅致的一个 。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十八日上午 , 皇帝派人送来一条白练 。和珅见到白练之后 , 索笔题诗一首:
五十年来梦幻真 , 今朝撒手谢红尘 。
他时水泛含龙日 , 认取香烟是后身 。
【乾隆后妃比康熙少 为何乾隆被评为“风流皇帝”?】一个在临死前能写出这样充满禅意诗句的人 , 应该是个有一点深度 , 有一点悟性 , 有一点定力的人 。目光锐利的乾隆本也不会让一个平庸之辈处于离自己最近的位置上 。
事实上 , 对和珅的全面定位应该是政治家、经济官僚、诗人、学者、艺术鉴赏家和政治斗争的失败者 。在乾隆后期 , 他在整顿国家财政制度、管理文化事务 , 特别是外交事务方面 , 都做出了相当杰出的贡献 。他主编了《四库全书》《大清一统志》《三通》等大型丛书 , 《红楼梦》能流行于世 , 据说他的功劳尤大;因为精通多种语言 , 所以和珅实际上充任了当时的外交部长 , 曾多次负责接待朝鲜、英国等国的使臣 。英使马戛尔尼曾评论和珅说 , 和珅在谈判中“保持了他尊严的身份” , “态度和蔼可亲 , 对问题的认识尖锐深刻 , 不愧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 。
仅这些才能 , 已经足以使乾隆离不开他 。更何况和珅还有另一项为皇帝所急需的天赋 , 那就是理财 。
除了不死读书、兴趣广泛、注重人际沟通技巧外 , 和珅身上还有许多其他的“现代气质” , 比如财富观念 。
乾隆盛世是中国专制时代的巅峰 , GDP占全球三分之一 , 国库充盈 , 四海臣服 , 威加海内 , 但光鲜的外表却掩盖不了内在的腐烂 , 康乾盛世到了乾隆老年已经是国力渐衰 , 乾隆皇帝或许可以是一个文学家 , 诗人 , 但是不是一个善于经营国家的皇帝 。历代皇帝在乱世之中往往能励精图治 , 但是在太平盛世里就只会越来越骄奢淫逸了 。下江南 , 建颐和园这些都是要大把的银子的 , 国库虽然是皇帝在管 , 但是并不完全属于皇帝 。乾隆想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就需要很多很多钱 , 和珅就是为了皇帝这样的目的发迹的 。
传统士大夫往往拙于理财 , 而和珅却有着天生的商业头脑 。传统社会中的财富观念是静态的 , 人们有了钱 , 第一选择永远是买地 , 把流动资产化为固定资产 , “入土为安” 。而和珅却深通现金流动起来后的巨大威力 。在不动产与现金面前 , 他显然对现金更感兴趣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 庄头许五德与他人发生矛盾 , 托和珅帮忙打官司 , 并答应“事后或送地六十顷 , 或银一万两” 。和珅听后明确表示 , “不要地亩 , 要银一万两” 。他的贪污受贿所得 , 一小部分用于扩大不动产 , 更多的部分 , 则用于各种工商业投资 , 其范围涵盖了金融、地产、矿山、物流、医药、商业等许多行业 。他在北京城内拥有当铺12座 , 其中永庆当、庆余当、恒兴当、恒聚当等 , 都是典当业巨头 。他还经营印铺、账局、瓷器铺、药铺、古玩铺、弓箭铺、柜箱铺、鞍毡铺、粮食店、酒店、杠房、石灰窑等 。此外 , 他家还专门备了80辆大马车 , 从事运输业 。这些行业的收益率 , 当然远远高于地租 。就是那些不动产 , 他也尽可能选择用来出租 。据后来抄家官员统计 , 和珅仅在北京就有出租房屋35处 , “一千零一间半” , “每年共取租银一千二百六十八两三钱 , 取租钱四千四百九十二吊二百四十文” 。(故宫博物院《史料旬刊》)可以说 , 只要是赚钱快的行业 , 就有和珅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 , 当时采矿业由于风险巨大 , 管理复杂 , 投资多 , 见效慢 , 一般人不敢经营 , 和珅却敢于尝试 。他看中煤矿业是朝阳产业 , 曾投巨资在门头沟和香山两地开了煤矿 。和珅巨大家业的积累 , 贪腐所得当然是大头 , 但是他自己的投资收益也并非无足轻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