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焦点访谈:太空“出差” 旅程过半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从2021年10月16日发射升空到今天(1月19日) , 神舟十三号乘组的三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驻留的时间已经过了三个月 , 超过了神舟十二号的三名航天员 , 王亚平也即将打破聂海胜的纪录 , 成为在轨时间最长的中国航天员 。 从现在开始 , “出差”三人组在太空里的每一天都在创下中国航天员在轨驻留新的时长纪录 , 每一天都在开创新的历史 。 为期半年的太空“出差” , 他们既要紧锣密鼓地开展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完成各种科学实验 , 也要保障好自己每天的生活和锻炼;既要照顾好“太空之家” , 也要照顾好自己 。 现在“出差”时间过了一半 , 他们的任务完成得怎样了呢?
旅程|焦点访谈:太空“出差” 旅程过半
文章图片

从出发到绕地飞行三个月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每天会经历十六次日出星落 , 却少有时间仔细欣赏这壮丽的景色 。 “出差”行程的前半段 , 他们的任务可以说安排得满满当当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第二个乘组 , 也是最后一个乘组 。 他们计划中的各项任务完成结果 , 对各类设备和系统的操作使用感受 , 将成为后续空间站能否顺利进入建造阶段的关键 。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说:“在这个阶段结束的时候 , 我们需要对天和核心舱在轨进行一次评价 , 各方面性能是否满足空间站的任务要求 , 评估结果满足要求才可以进入组装建造 。 ”
旅程|焦点访谈:太空“出差” 旅程过半
文章图片

对于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来说 , 他们要在神十二航天员已经完成试验的基础上 , 向更复杂的任务不断发起新的挑战 。 在距离地面400公里左右的轨道上高速飞行 , 每一次任务都在不断拓展航天员和空间站能力的边界 。 1月8日的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试验就是其中之一 。
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 , 就是在无人飞行器要和空间站交会对接时 , 由空间站里的航天员遥控靠近的飞船完成这个动作 。 人来操控两个航天器交会对接 , 是自动交会对接的重要备份保障 , 对空间站建造和后续运营都至关重要 。 早在神舟9号飞行任务中 , 航天员刘旺就已经成功操控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过手控交会对接 。 不过这一次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人在空间站 , 要控制的却是迎面飞来的天舟货运飞船 。
旅程|焦点访谈:太空“出差” 旅程过半
文章图片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罗文成说:“神舟飞船手控交会对接就跟开车一样 , 自己坐在自己的驾驶室开自己的车 , 遥操作对接就是坐在别人的车里开自己的车 , 实现两个车交会对接 。 ”
要在离地面400公里的太空完成这样一个动作 , 就好比是万米穿针 , 既要保证航天器之间的信号传输流畅 , 又要求航天员操控精准 。
旅程|焦点访谈:太空“出差” 旅程过半
文章图片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张强说:“在传输的过程中 , 图像不能有断 , 不能有卡死 , (否则)是致命的 。 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另外一个问题——时延 , 航天员在核心舱里控制手柄 , 控制完了指令还得发回去 。 ”
为了感受分毫之间的差别 , 保证对接一次成功 , 航天员们在一遍遍的训练中不断总结经验 , 磨练自己的手感 。
旅程|焦点访谈:太空“出差” 旅程过半
文章图片

台下十年功 , 台上只有一分钟 。 当天上午7点35分 , 在三名航天员的精准控制下 ,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通过手控遥操作 , 再次准确对接在了空间站组合体前向对接口 。
不管是每一次重大任务 , 还是日常工作的每一天 , 在地面都有航天人24小时和航天员一起努力 , 他们和航天员一起 , 为了实现中国空间站建造的目标 , 创造一个又一个第一次 。
2021年11月7日 , 王亚平成为中国第一个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 , 第三套舱外服首次亮相;2021年12月9日 , 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进行中国空间站的第一次太空授课;2021年12月26日 , 翟志刚、叶光富完成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第二次出舱 , 第一次验证舱外携物转移;2022年1月6日 , 空间站机械臂转位货运飞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 为后续实验舱转位验证可行性;2022年1月8日 , 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完成第一次遥操作交会对接试验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到目前为止 , 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实施得非常顺利 , 建造的关键技术完成了比较充分的验证 , 现在所有的指标表明 , 空间站的功能性能满足要求 , 指标有很多方面显著超出了设计预期 , 为今后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
旅程|焦点访谈:太空“出差” 旅程过半
文章图片

在这一次次天地紧密配合的任务中 , 出舱活动是对所有系统要求最高的项目之一 , 也是对航天员挑战最大的项目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的两次出舱活动 , 是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出舱的基础上积累更多的经验 。
我国空间站进入建造、运营阶段后 , 航天员出舱将是一个高频动作 , 这样的反复验证是对载人航天工程各系统能力和相互协调的不断考验 。
罗文成说:“包括平台的支持 , 航天服和人的技能也需要进行验证 , 都需要通过技术和经验的积累来完成 , 对后续的任务还是必须的 。 ”
旅程|焦点访谈:太空“出差” 旅程过半
文章图片

虽然是积累出舱经验 , 每次出舱的任务并不是只走个过场 。 在神十三乘组第一次出舱时 , 航天员翟志刚和王亚平就完成了一个重要的转接件安装工作 , 这个转接件将关系到中国空间站建造另一项关键技术——机械臂 。
在这几次的出舱活动中 , 每次都有一名航天员享受到了乘坐机械臂遨游天地的体验 , 相比神十二乘组 , 神十三乘组的航天员更是享受到了加速服务 。
太空驻留行程过半 , 航天员们对中国空间站的熟悉也在加速 。 之前神十二乘组已经完成了对各种系统的初始设置 , 这次三名航天员操作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 尤其是各种移动设备的使用 , 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导航事业部宇航产品室主任张佳培说:“空间站的通信速率相对其他航天器更高 , 是传统航天器的1000倍 , 是国际空间站的10倍 , 它需要支持航天员展开科学实验 , 还要做出舱活动 , 还有长期驻留 。 ”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仪表与照明分系统主任设计师李皖玲说:“航天员带的手机 , 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便携的信息处理终端 , 包括图象 , 我们的显示 , 还有一些报警状态 , 还有一些天地通话需求 , 还有照明控制在手机上都可以完成 , 使用频率比上一个乘组更高了 。 ”
旅程|焦点访谈:太空“出差” 旅程过半
文章图片

驻留的后半程 , 航天员们还有许多与平台照料、太空实验等相关的工作 , 在这些工作之余 , 作为空间站的“长期住户” , 接下来的三个月里 , 他们还要面临更多生活上的挑战 。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侯永青说:“因为密闭环境会产生微生物 , 以前微生物不是问题 , 因为时间短 , 时间长了以后 , 微生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 这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面临的新挑战 。 ”
在太空长期驻留 , 航天员们不仅要时刻注意收集产生的垃圾 , 平时还要经常大扫除 , 定期还要对各种生活必需品进行微生物检测 。 确保环境一切正常 , 才能保证接下来十年各个乘组的航天员在空间站的正常生活 。 更长的驻留 , 除了来自环境的考验 , 更大的挑战来自航天员自己 。 他们将面对的是中国人在太空长期驻留身体和心理的挑战 。
航天员王亚平说:“失重环境会导致血液分布和地面不同 , 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 ”
航天员翟志刚说:“会导致肌肉萎缩 , 骨钙流失 , 长期狭小密闭环境会让我们的心里产生孤独感、烦躁感 。 ”
旅程|焦点访谈:太空“出差” 旅程过半
文章图片

让人放心的是 , 航天员们每周、每月都会相互检查各类身体指标 , 地面的医学支持和评估也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 更重要的是 , 不管工作有多忙碌 , 他们的健身锻炼从不懈怠 。
翟志刚说:“我们在轨工作之余积极进行身体锻炼 , 主动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 在后续任务中 , 我们还可能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 , 但是我们坚信我们一定能在完成任务落地以后 , 让全国人民看到 , 我们归来之时 , 依旧感觉良好 。 ”
【旅程|焦点访谈:太空“出差” 旅程过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已经开启太空之旅的下半程 , 继续刷新中国航天员的新纪录 , 航天员将接受长期在轨的新挑战 , 也将刷新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纪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