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为何说核冬天永远不会到来?因为人类的力量一直被高估】

文章图片

迄今为止人类在科学技术上所取得的进步的确非常大 , 但是习惯了“科学”的我们常常过高估计了人类的力量 。 如今面对着疫情与和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各类灾难 , 人类社会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完全是左支右绌 , 显然人类的科技还未强大到主宰一切的地步 , 就算是人类眼中最强大的科技力量也无法与自然之力相抗衡 。
就破坏力来讲 , 核武器是人类所拥有的最大杀伤力的武器 , 所以世界上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一旦人类使用核武器 , 那么就会成为人类的“终局之战” , 所有人类乃至所有生物都可能因为核战争所引发的“核冬天”而灭绝 。
的确核武器的威力是非常恐怖的 , 其杀伤力是毋庸置疑的 , 但是即使军事技术发展到今天 , 即使现代军事科技已非冷战时期可比 , 但是核武器要毁灭世界的可能性依然是微乎其微的 。
对于核战争的恐惧心理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 关于“核冬天”最早的完整理论起源于1982年德国化学家和环保主义者保罗·克鲁岑的理论 。 克鲁岑认为核武器爆炸时所产生的高温会点燃城市和广袤的森林 , 燃烧的烟雾以及核爆炸所产生的尘埃会漂浮在大气层中阻隔阳光 , 最终导致全球因为光照不足而进入“核冬天” , 这种人为的“冰河时代”加上核辐射会导致人类和绝大部分物种灭绝 。
从1983年开始克鲁岑积极地在全球推广宣传他的理论 , 受到这个理论的影响 , 在英国剑桥和美国华盛顿相继举办了多场由美国和苏联科学家参加的电视科学会议来探讨这个问题 。 许多报纸和杂志也纷纷报道相关理论 , 其中最著名的是卡尔·萨根于1983年10月30日在《游行》上发表的的一篇文章 , 这篇文章绘声绘色地给公众描绘了“核冬天”的恐怖场景 , 引发了一阵不小的恐慌 。 此后这篇文章的内容更是被五名科学家借鉴 , 他们联名向著名的《科学》杂志投稿 , 并且刊登在了1983年12月23日的杂志上 , 使得“核冬天”这一名词被世人广泛知晓 。
这种对“核冬天”的恐怖宣传直到1985年才有所缓解 , 一些科学家开始站出来反驳核冬天理论 。 其实也用不着科学家的专业反驳 , 只要一个接受过教育的人冷静地去分析那些所谓的论文就会发现漏洞百出 。 许多核冬天论文都有不切实际的假设 , 所谓的计算机模拟结果甚至有简单的计算错误 。
譬如我们熟知的一个理论 , 即美苏两国所拥有的核武器能够将全世界毁灭好几次 。 这个理论是完全错误的 , 它的计算方法是用广岛原子弹每千吨当量爆炸造成的死亡人数乘以双方核武器当量来计算死亡总人数 。 理论成立的前提是 , 全世界的人口必须要以某种方式聚集成一个个直径仅有几英里的城市 , 而且这些城市的人口密度要约等于广岛和长崎 。 现实是根本没有人会等着挨原子弹炸 , 而且世界上有很多人并不在城市当中 , 所以全世界的核武器加在一起也不足以团灭人类 。
那么为什么这些社会活动家和科学家要冒着被打脸的风险来宣传核冬天呢?这就要联系当时的世界局势 。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 , 苏联的军事力量达到了巅峰状态 , 1981年苏联以及华约组织发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西方-81” , 光参演兵力就多达50万人 , 坦克超过一万辆 。 这场演习深深地震撼了北约组织 , 加上苏联强大的核武力量 , 使得美国越来越感到恐惧 。
为了让苏联对使用核武器投鼠忌器 , 美国动用各种力量来宣传核武器的危险性 , 这样就会在国际上形成一种舆论的压力 , 借助这个压力美国要将苏联拖入关于限制核武器为主的军控谈判当中 。 通过军控谈判来削弱苏联的军事力量 , 避免直接碰撞所产生的灾难性后果 , 这是美国的真实目的 。
核武器爆炸所造成的尘埃永远无法让地球进入核冬天 , 道理很简单——核武器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威力 。 汤加火山喷发就相当于至少1000颗原子弹的能量 , 而那仅仅是个5级的火山爆发 , 还远远不能造成全球降温的效果 。 一个五级飓风的能量至少是数万颗核弹的威力 , 但我们至今还没听说过有哪个飓风能把美国夷为平地寸草不生的 。
推荐阅读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青藏高原将停止增高,后果不可承受,我们却未感到危机
- 寻求气候变化的确定性:要多少才足够?
- 少见!今年十五的月亮,不是十六圆
- 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寻找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
- 地球果真出了大问题?火山爆发后出现神秘现象,科学家紧急发声
- 简述相对论发展史:从伽利略到引力波
- 重磅!英美科学家对奥密克戎病毒11个最新判断!对全球意义重大!
- 15000年前海底金字塔被发现,科学家推测:中华文明前身是MU文明
- 人的气运竟然真的存在?科学家竟然已经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