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雄性参与,2只母秃鹫未交配就产崽,科学家:后代很悲惨( 二 )


知道秃鹫来龙去脉 , 不仅可以有效繁殖 , 还可以保持物种多样化 , 同时避免近亲繁殖带来的遗传疾病 , 比如营养不良、胚胎畸形、胚胎孕育过程出现流产等等 。
这个基因数据库 , 收集了900多只加州秃鹫的DNA , 莱德在整理数据时 , 发现一个重大的问题 。

有2只雄性秃基因特征跟数据库所有雄性都不匹配 , 意味着数据库里 , 没有一只雄性秃鹫是这两只秃鹫的父亲 , 最后莱德把这两只秃鹫做标记 , 一只编号为SB260 , 另外一只为SB517 。
没有父亲的DNA , 它们是怎么被生下来 , 后来莱德通过不断比对有了新发现 , 这2只雄性秃鹫的全部基因都是来自母亲 , 最后莱德得到一个结论:“加州秃鹫出现了孤雌生殖” 。

什么是孤雌生殖绝大部分的生物的生殖方式都是两性生殖 , 雌性产生卵细胞 , 雄性提供精细胞 , 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单倍染色体 , 受精后形成一个二倍体的合子 。
而孤雌繁殖是单性繁殖 , 雌性生物不需要和雄性交配 , 就可以复制自身的DNA , 从而完成繁衍后代的工作 。

其实世界上不仅秃鹫有孤雌繁殖 , 有些动物也存在 , 比如在2006年 , 英国一家动物园 , 有一只雌性科莫多龙是单独饲养 , 但突然就出现了孤雌繁殖现象 。
2007年 , 在迪拜的一家酒店 , 工作人员发现一条雌性大尾虎鲛鲨鱼生下小鲨鱼 , 但之前从来没见过任何雄性鲨鱼 。

明明有配偶 , 秃鹫为什么选择孤雌生殖经过数据调查 , 编号SB260、SB517之前逗和雄性秃鹫生活过 , 而且还用传统有性生殖生过宝宝 。
在产下SB260之前 , 它的母亲和一只雄性秃鹫生活了很多年 , 而且生下11只小秃鹫 。
而在生下SB517之前 , 它的母亲和一只雄性秃鹫配对了20年 , 生下23只小秃鹫 , 而且SB517出生之前 , 它和配偶有过至少3次的夫妻生活 。
孤雌生殖一般发生在雄性个数比较少 , 或者整个物种数目面临灭绝边缘 , 而孤雌生殖可以说是一个物种拯救自己的最后一搏 。

在雄性秃鹫数量不断减少 , 雌性秃鹫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 再加上秃鹫生育率非常低 , 每年2-3月份 , 雌性秃鹫才能生下一枚蛋 , 然后夫妻一起把蛋孵化出来 。
两夫妻花费大量心血养育它们的孩子 , 如果遇到意外 , 蛋丢失了 , 那么它们就白白辛苦一年 , 只能等第二年再找雄性交配下蛋了 。
本来交配下蛋就辛苦 , 再加上人类的狩猎 , 环境的破坏 , 它们的数量只会越来越少 , 所以秃鹫只能自救了 。

孤雌生殖的危害性第一、身体差 , 寿命短
1、编号SB260、SB517秃鹫的身体弱于其他同类 , 而SB260是在圣地亚哥动物园孵化出来的 , 2岁时才被放到野外 。
因为身体比较弱 , 所以经常被欺负 , 很难融入到集体 , 而且经常被说:“没爸的孩子” , 所以经常找不到食物 , 最后只混718天就去世了 。
它的寿命太短了 , 秃鹫如果没有意外 , 一般寿命可以达到50岁 , 想留下后代的机会都没有 。

2、而另外一只SB517秃鹫从小体弱多病 , 在洛杉矶动物孵化出来后 , 它天生脊椎弯曲 , 走路都困难 , 所以一直以来都是被圈养 , 从未被放到野外过 , 不然第二天就成为同类的食物了 。
正常的成年秃鹫体重一般可以达到20斤 , 但是SB517秃鹫体重只有14斤 , 比同类小太多了 , 在8岁那年 , 因为爪子截肢后出现发炎 , 最后死在笼中 。
而孤雌火鸡的后代 , 身材也是比较小 , 它们的小蝌蚪质量也非常差 , 孤雌蝮蛇的后代身材也更加短小 。

第二、孤雌生殖的后代都是雄性
我们人类使用不同性别决定染色体 , 女性染色体是XX , 男性染色体是XY , 后代是XX、XY , 所以人的后代是由女性确定的 。
而鸟类的雌性染色体ZW , 雄性是ZZ , 而孤雌生殖的后代只能是ZZ , 雌性秃鹫卵细胞自我复制后代时 , 那么后代只会ZZ和WW胚胎 , 而WW的备胎无法存活 , 剩下染色体ZZ雄性秃鹫 。
孤雌生殖的后代基因型都是相同 , 缺乏变异 , 很难适应环境的变化 , 当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 所有个体都会受到同样影响 , 产生一样的后果 , 后面导致整个物种灭绝 。

地球上大部分的动物几乎都是有性生殖 , 在交配过程中 , 双方基因重组 , 然后有不一样的后代 。
有性生殖后代和父母之间存在差异 , 后代可以更好适应环境 , 有性生殖可以让生物多样性 , 而且有利于产生有利变异 , 破坏不利的组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