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遗址发现4000年前的陶瓦,让我们知道,最早的瓦是这个模样



石峁遗址发现4000年前的陶瓦,让我们知道,最早的瓦是这个模样


文章图片



石峁遗址发现4000年前的陶瓦,让我们知道,最早的瓦是这个模样


文章图片



石峁遗址发现4000年前的陶瓦,让我们知道,最早的瓦是这个模样


文章图片


爱美是人的天性 , 无论是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今世界 , 还是几千年前我们先人所处的荒蛮时期 , 人类社会对美的追求从没停止过脚步 。 古时人们的服饰衣饰等装饰物 , 由于其材质不易保存 , 我们现在也许无法将其完美还原 。 但他们的一些建筑装饰 , 专家通过考古发掘 , 却可以让其真实再现 。 那么 , 现今出土最早的建筑装饰瓦片 , 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下面就让小编为您揭密:

(本文所有图片 , 全部来自网络 , 感谢原作者 , 如侵犯您的权利 , 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 图片与内容无关 , 请勿对号入座)
泱泱大华夏 , 文明五千年 。 从秦砖汉瓦唐三彩 , 到宋代瓷器元青花 ,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有印记 。 其实您知道吗?我们常说的秦砖汉瓦 , 并非专指秦朝的砖、汉代的瓦 , 之所以这样称呼 , 是后世为纪念和说明这一时期建筑装饰的辉煌和鼎盛 , 而对这一时期砖、瓦的统称 。

秦砖汉瓦是我们华夏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 其精美的文字、奇特的动物形象、华丽诡异的图案 , 在考古、历史、古文字和美术、书法艺术 , 以及思想文化方面的研究中 , 有着其它文物遗迹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 极具艺术欣赏和文化研究价值 。
我们都知道美的艺术的产生 , 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 都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 秦砖汉瓦当然也不例外 , 那么它他们从最初的只具有简单遮风挡雨的功能 , 华丽转身成为华美的建筑装饰 , 是怎样一个过程呢?
《考古学报》2005年3期发表了《山西襄汾陶寺城址2002年发掘报告》 , 其中公布的陶寺城址宫殿区出土的陶寺文化陶板引起了专家的兴趣 。

这些陶板呈平板状 , 上有斜纹 , 且一边有孔 。 最初有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古时一种器皿的盖 。 但后经仔细研究分析 , 专家初步判定这些陶板应为古时建筑表面装饰材料——瓦片 。
古时人们的建筑装饰 , 不像咱们现在那么繁多复杂 , 大约分为三大类:一是屋面、二是墙面、三是地面 。 因为陶寺遗址出土的陶板形状分为平形四边形 , 等腰或直角梯形 , 并且陶板的一边大都有圆孔 。 于是专家们分析 , 作为墙面装饰 , 平形四边形或梯形不仅全无力学上的必要 , 而且装饰视觉效果不佳 , 远逊于方形和长方形 , 所以咱们今天的瓷砖要么是正方形要么是长方形 , 很少见到平形四边形或梯形 。 于是专家否定了其为墙面装饰的推论 。

那么陶板是地砖吗?这个显然也不太可能 , 因为所有陶板的表面 , 没有踩踏磨蹭的痕迹 , 多数纹饰保存清晰 。 所以 , 最终考古人员将其定性为屋面装饰 , 也就是瓦片 。 而那些陶板上的孔洞 , 则是为了穿钉起到固定的作用 , 上面的斜纹除了能更好的排泄雨水 , 还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
虽然陶寺板瓦呈平板状 , 较后来的弧形瓦略显原始 。 但我们也不得不为几千年前的先人智慧和创造能力所折服 。

据了解 , 陶寺陶瓦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 , 然而 , 它并不是我国出土最早的瓦片 。
近几年 , 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考古单位 , 在陕北发掘了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大型城址——芦山峁和石峁遗址 , 城址内出土了200余块陶瓦残片 , 经过分辨这些陶瓦为筒瓦 , 多数为泥质灰陶 , 瓦的表装饰主要为篮纹 , 并有少量绳纹 , 内壁光素无纹饰 , 两侧边有明显的切割痕迹 。
石峁遗址出土的陶筒瓦 , 比陶寺出土的瓦片还要早200年 。 可是看罢石峁遗址的瓦片 , 专家又发现了一个问题 , 这些瓦的制作工艺以及手法都已趋于成熟 。 也就是说 , 石峁陶筒瓦也不是最原始的瓦片 。 相信只要通过考古学家继续努力 , 一定会找到更早的瓦片 , 也许那些瓦片可能更简单更原始 , 但相信对研究我们先人的审美及陶瓦的起源有着重要意义 。

世界上最早的瓦片出现在华夏 , 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 我们先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 , 给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财富 , 作为华夏子女我们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 , 取得更多更大的辉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