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21年12月8日晚 , 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正式被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 。 在这个药物上市的背后 , 有一群科研人员 , 他们在过去的两年中 , 争分夺秒 , 与各种变异毒株赛跑 。 今天的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 , 带您走近清华大学张林琦教授的科研团队 , 探秘首支新冠药物研发团队的紧张工作 。
一月的清华园十分寒冷 , 但是医学科学楼二楼的一间狭小办公室里气氛却紧张而热烈 。 张林琦教授和他的实验室团队成员们正讨论着刚刚出现的新冠变异株奥密克戎在新冠病毒抗体上的反应 。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 张林琦:这个是奥密克戎的活性 , 这个红的是咱196/198的抗体 , 就是这两个咱的药 , 其他颜色是什么?是所有那些临床已经批了的药 , 你看它明显是最好的 。
【探秘首支新冠药物研发团队,他们是与病毒变异较量的科研人】
这个红色说明了抗体的活性 , 而这些格子被红色填满的越多 , 颜色越深 , 说明抗体覆盖的变异毒株越多 , 抗体活性越强 。 向人体注入中和抗体 , 是抗击新冠病毒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从疫情开始 , 张教授团队的研究工作就从寻找中和抗体开始 , 从未中断 。
与时间赛跑 , 与病毒变异较量 , 是清华这支新冠药物研发团队两年来的常态 。 新药团队仅有十几个学生 , 他们的平均年龄也只有二十三四岁 , 每天的活动空间 , 就在这两个不足一百平米的实验室内 。
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生 陈鹏:画勾的都是做过实验的 , 基本上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 。 而且看似千里挑一 , 其实在我们这里 , 是几千里挑一 , 因为我们还要重复好几遍 。
这些蓝色小管子里存放的就是新冠抗体的样本基因 。 最近新的变异株奥密克戎出现后 , 实验室加大了实验强度 , 一周内就制备了两百多个抗体样本 , 每一个样本还要经过多次反复测试 , 一波样本实验做完就要两周的时间 。
另一个实验室内陈鹏的搭档张睿正在将制备好的抗体与病毒做不同的结合测试 。 他要将制备好的液体注射进一个个小孔内 , 样本多的时候要坐在这里手动操作一天 。
清华大学医学院医学实验班2017级在读生 张睿:我觉得相当于提前地、切身地与传染病进行了一次较量吧 。
由于实验与实验之间需要紧密衔接 , 每个实验同学们都会定个闹钟来提醒自己 。 两年来 , 实验不间断 , 大家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日 。
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生 陈鹏:基本上我们都是七八点上班 , 大概凌晨一二点才走 , 中间休息就五六个小时 。
时间对于团队的重要性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 , 中午的午餐 , 张教授利用这点空闲时间帮学生把关起了毕业论文 。
2021年12月8日晚 , 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正式被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 。 这个药物就是由张林琦教授团队从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液样本中 , 分离筛选出了两株最强中和能力的抗体组合BRII-196和BRII-198 , 经研究和试验发现 , 这个抗体组合对目前全球发现的包括德尔塔等在内的所有病毒变异株均保持高效中和活性 。 然而药物上市也仅仅是第一步 , 面对不断变异的病毒 , 团队要从更多维度、致病机理等方面全面地去破解一个又一个未知 , 验证药物对各类突变的有效性 ,失败也是家常便饭 。 科研团队形象地说 , 他们正在实验室里和病毒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
推荐阅读
- 杰克·伯恩斯坦《短线交易大师:精准买卖点-20条》
- 男子扒飞机从南非到荷兰,高空飞行11小时后,结果如何?
- 非洲人疑惑:这东西那么贵又好吃,为何中国人都不喜欢吃?
- 全球10个过春节的国家,除亚洲国家外,非洲、南美洲各有一个
- 非洲人民的“猴面包树”,沙漠储水库,引进中国后画风突变
- 杀人最多的10大动物,第一名你想不到!每年上百万人死于它手里?
- 超级食品应对气候变暖 有望喂饱亿万饥民的非洲另类香蕉树
- 在非洲打工,如果有一个当地富家女喜欢你,你愿意跟她结婚吗?
- 印度出现“会飞的鹿”,将“空中漫步”演绎到极致,路人都惊呆了
- 中国又一东西在国外火了,非洲人疯抢,中国人看了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