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核心,已经泄漏了25亿年,原因连科学家都不知道( 二 )



最后则是地核层 , 时至今日 , 人类依旧没有任何科技手段能够抵达这一层面 。 可好在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以后发现 , 地核的平均厚度大约为3400公里 。 而地核内部还可以从外到内以此分为外地核、过渡层以及内地核三层 , 其中外地核厚度大约为2080公里 , 过渡层厚度140公里;内核厚度则为1250公里 。

地核泄露根据最新研究显示 , 仅地核外部的平均温度就在5000℃以上 , 而地核内部的核心温度则在6600℃左右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1936年以前 , 其实人类并不知道地核还有内外之分 , 直到后来地质学家英格·莱曼经过研究分析以后才发现内核的存在 , 而这里的主要成分则是有铁和镍组成 。

科学家们推测 ,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 主要原因就在于地球形成的早期阶段 。 在高温熔融的大环境下 , 像铁和镍这样较重的物质便在重力的影响下沉入到地底深处 , 而较低质量的物质则在地球上部慢慢叠加 。 更有甚者认为 , 内核或许完全是由铁晶体组成 。

那么有关于地核泄露究竟是什么情况呢?有关于这一点 , 还要从铁元素的伴生元素钨元素开始说起 。 当科学家们发现了地核中存在的钨元素之后 , 便开始对钨元素系统进行观测 。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人都知道 , 在元素周期表之中 , 钨元素一共存在着五种同位素 。 对此 , 科学家们便做出推测:在重金属元素沉入到地核深处 , 交换出较轻元素物质的时候 , 地核内部的钨元素的含量一定非常高 。

然而在通过对火山活动喷发出来的玄武岩经过研究分析以后却发现 , 在玄武岩之中的钨-182于钨-184的比例却和他们想象的有很大的出入 。 这意味着 , 在地球演变的进程之中 , 地球的核心物质能量一直在不断地泄露 。 对此 , 科学家们至今没有办法给出任何解释 , 只能从多个方面进行猜测 。

大氧化事件猜测首先是大氧化事件猜测 , 科学家们猜测 , 在地球存在的46亿年时间里面 , 或许在25亿年前 , 地球发生大氧化事件的时候 , 过量的氧气随着地壳运动而进入了地心深处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由于地幔之中的氧气含量不断增加 , 钨元素便和氧气产生反应 , 地核与地幔之间也开始了相应了物质转换 。

对于大氧化事件 , 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 。 事实上 , 这个事件是指在距今大约25到26亿年间 , 大气中的游离氧含量突然增加 , 导致甲烷细菌所依赖的镍元素急剧减少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地球含氧量迅速升高 , 最终导致大气中的含氧量大幅度增加 。 也正因如此 , 后来的地球才有了出现生物的可能 。

而之所以会出现大氧化事件 , 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是由于地球海藻类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 。 在那个时候 , 由于没有任何生物或者天气的影响 , 海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从未中断过 。 经过时间的叠加以后 , 无法逃离地球的氧气 , 其含量占比自然也就会大幅度地提升 。

可猜测虽然提出了 , 却依旧缺少相关的证明 。 这就像我们在推理某一案件的时候 , 即便我们想象到了某种可能性 , 也需要证据来支撑这种可能性一样 , 地核的泄露原因 , 是否真的是因为大氧化事件的影响 , 这同样需要我们找到相关的原因 。

只可惜时至今日 , 由于人类科技文明的限制 , 人们对地下世界的观测 , 依旧只能通过地震波探测的方式进行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我们想要全面地观察了解到地核的状态 , 可能性实在是太小 。
放射性元素衰变其次则是放射性元素衰变的猜测 , 部分科学家认为 , 有关于地核内部的能量泄露问题 , 或者说地核内部温度存在梯度差异的问题 , 其实就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有一定的关系 。

在当前科学界的相关定义之中 ,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意思就是说放射性元素能够自发地从不稳定的原子核内部放出粒子或者射线 , 并同时对外释放大量的能量 。 到了最后 , 当能量经过一系列的衰变之后 , 最终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反应”的行为 。

事实上 , 放射性元素衰变最常见的便是核反应 , 从原子核放射出阿尔法粒子 , 贝塔粒子等等 , 从而造成原子核质量减轻 。 如果将这个过程代入到地核能量反应之中就会发现 , 其实地核内部能量泄露就和放射性元素衰变十分相似 。

尤其是在地核内部这样极端的环境之中 , 相关反应进行的可能性 , 要比其他地方反应的可能性不知道大出多少 。 美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玛文·亨顿就在他的理论中提出:地球是一个天然的巨大核电站 , 人类只不过是生活在它厚厚的地壳上而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