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国玺之谜 国民政府的国玺现在在哪里?( 二 )
这里要专门介绍一下王褆其人 。王褆(1878-1960 )初名寿褀,字季维、福盫、屈瓠,别署罗刹江民,晚年自号持默老人 。民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西泠印社的创办者之一 。凡钟鼎、籀书、隶书、楷书无所不精,尤通晓治印 。他喜欢收集印章,自噱为“印佣” 。民国初年曾在北京政府印铸局任技正,袁世凯的“中华民国之玺”,六个篆字就出自他的手笔 。
此次王褆使出浑身本领,书写了“中华民国之玺”几个字,与北京政府的玉玺篆字风格有异,更见功力 。
刻玺工程从1929年7月1日开始,到10月9日国庆前一日琢刻完竣,成为向双十节献的一份大礼 。
南京国民政府的这枚国玺,比北京民国政府的国玺略有扩大,为13厘米,更显厚实庄重 。印铸局局长周仲良特意为此事题识如下:
国民政府于上年十一月二日第五次国务会议决议,制中华民国之玺一方 。续于第八次国务会议核定玺文及尺度 。惟以相当玉材难得,久未能制 。今年夏,适陈济案同志捐送缅甸翠玉为制玺用,托古文官长赉京 。经第三十一次国务会议议决,复经第三十二次国务会议核定玺钮图式,遂于七月一日开始琢制,国庆前一日告成 。重九十二两七钱,台高九公分,二面方十三公分 。二玺妞为四环柱,分列虞书十二章,取中华民族文明达于四表意 。钮顶中端为党徽,示党高于一切之意……
中华民国十八年国庆日周仲良谨识
【中华民国国玺之谜 国民政府的国玺现在在哪里?】1929年10月10日为中华民国国庆日,国民政府明令,于国庆日启用国玺 。
后来,考试院院长看了周仲良的题识,认为该文中有不确之处,特地予以更正 。文曰:
监制国玺者为印铸局局长周君仲良,其所记经过及度量数字均正确无误 。帷诠释钮顶文之青天白日谓之党徽,又云意在党权高于一切,实为随俗之误会 。我国父定青天白日为国徽,其意义之广大深远已自明显 。三民主义即青天白日之用,天心人意皆以青天白日为大中至正之体,而诚正修齐治平之工夫,亦无不以青天白日为楷模 。余追随国父者有年,国府议定玺案余亦在席,因略志之以告后贤 。
1936年,两广事变发生,陈济棠与蒋介石翻脸,起兵反蒋 。他否认自己献玉的媚蒋之举,辩解说献玉是“表示余拥护国民政府及中央党部如玉之纯粹坚决,爱国爱党意志如玉之坚贞之意” 。(《陈济棠自传稿》)
1949年4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首席谈判代表张治中率领和谈代表飞抵北平,与中共代表团进行和平谈判 。4日,朱蕴山、刘仲容从北平飞回南京,带来了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一个重要口信:只要李宗仁把总统大印和国玺带在身边,无论在哪里都可以签订和平协议,并凭此可做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李宗仁听后默不作声 。
4月23日,李宗仁带着中华民国之玺和总统大印逃离南京,辗转去了广州 。不久,李宗仁去美国养疴,蒋介石趁乱恢复总统制,那颗“中华民国之玺”最终被蒋介石带到了台湾 。
推荐阅读
- 解析宋美龄长寿之谜 宋美龄为何能活到106岁?
- 杨玉环流落东洋之谜!甚至在日本有了后裔?
-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真迹的去向之谜
- 揭秘宋太祖死因 宋太祖赵匡胤暴死之谜
- 秦可卿身世之谜 秦可卿丧礼排场为何那么隆重?
- 倾国倾城的杨贤妃被武宗赐死之谜 杨贤妃怎么死的
- 惊人秘密:川岛芳子用“替身”逃脱死刑之谜
- 宝藏之谜:太平天国至今未能解开的两大宝藏之谜
- 揭秘唐朝高僧肉身千年不腐之谜 至今面容安详
- 卫子夫和卫太子是怎么死的 卫太子刘据惨死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