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要养一群有特异功能的道士?( 二 )


除了以上这几位,汉末三国有名的方士还有不少,据《博物志》介绍,曹操曾把一些有名的方士请到邺县,其中包括王真、封君达、甘始、鲁女生、华佗、东郭延年、唐霅、冷寿光、卜式、张貂、蓟子训、费长房、鲜奴辜、赵圣卿、郗俭、左慈等16人,他们中的一些人光看名字就够玄乎的 。
根据《后汉书》方术列传和《博物志》等书记载,这些人个个都有绝活 。传说冷寿光与华佗同时,活了150多岁,须发尽白,而面色如三四十岁 。
鲁女生曾在嵩山采药,得到一个女道士的秘诀,炼成长生术,绝谷80余年,面如桃花,每天能走300里 。东郭延年是山阳郡人,从小好方术,喜欢服灵飞散,结果练成了好眼神,夜里能看书 。
封君达是陇西人,常骑青牛往来,被称为“青牛道士” 。
赵圣卿是洛阳人,善长丹书符劾,能驱神使鬼 。
王真是上党郡人,好道术,甚得其法 。
费长房是汝南郡人,曾当过市场管理员,后跟一老者入山学道,相传学会了一种骑着竹杖腾空行走的能力 。
蓟子训有神异道术,很有名气 。
当然这些也都是传说,事实未必如此 。曹植写过一篇《辨道论》,是一篇关于方术的重要文献,在这篇文里曹植写了他对方术的见解和与郗俭、左慈、甘始等方士们的交往 。
郗俭是个气功师,他会辟谷,最多可以连续百日不吃不喝,曹植听说后不太相信,就亲自验证,跟郗俭同住一室,走到哪儿跟到哪儿 。最后的结论是,人七天不吃饭就得死,郗俭却是例外,这样做不一定能延年益寿,但对治疗疾病却是有益的 。
左慈擅长房中术,曹植认为这样可以延寿天年,但他同时认为如果不是专心致诚地学习,是无法学会的 。甘始“老而有少容”,在方士中很有威望和号召力,很多方士都归于他的门下 。
曹植出于好奇,曾单独把甘始叫到跟前,“温颜以诱之,美辞以导之”,在曹植的诱导下,甘始说了很多方士这一行鲜为人知的内幕 。
甘始说自己的师父名叫韩世雄,他曾跟随师父在南海学习点石成金之法,为了学成,先后把几万斤金子都扔到海里去了 。又说曾见过西域人带来的宝刀,可以切玉,后悔没有要来 。还说有一种药丸,塞进鱼嘴里,再取一尾鱼,同时放入沸水中煮,没有含药丸的鱼不多会儿就熟了,而含了药丸的鱼却畅游自如 。
这些云山雾罩的话让曹植大为惊异,对于鱼嘴里那种神奇的药丸他提出来很想试试,但是甘始说这东西在万里之外的边塞,要想得到必须本人亲自前往,曹植认为这些都是不靠谱的事 。
但曹植同时认为这些人都不得了,如果放在秦始皇、汉武帝时期,他们就是徐市、栾大一样的人物 。
徐市就是徐福,秦朝著名方士,栾大是汉武帝时的方士,据《史记》记载徐福曾上书秦始皇说海中有三座仙山,分别名叫蓬莱、方丈、瀛州,上面有仙人居住 。后来秦始皇派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 。栾大也说海中有长生不老药,骗取汉武帝信任,后来事情败露,被处死 。
三、曹操聚养方士的真实目的
方术盛行必将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太平道和五斗米教的教训就在眼前,当时曹操已占有了广大的北方,必须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考虑如何治理这个社会,对于方术问题,是禁绝还是容忍,都存在有利有弊的一面 。
如果禁绝,可以保持社会的稳定,但经验表明,完全禁绝是不大可能的,往往你越是大力禁绝,民间就越是发展得更快 。而如果采取容忍不管的态度,那又将加速其漫延,最终会发展到不可遏制的地步 。
曹操认为这是一个大问题,必须认真对待,最后他采取的政策是,既不禁绝也没有不管,而是把这些方士们都请到邺县来,集中起来加以管理 。
关于这项重要政策记录在曹植写的《辨道论》里 。
曹植说,对社会上存在的方士,曹操下令都召集起来,原因是怕这些人及其门徒勾结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为非作歹欺压百姓,以妖恶之事蛊惑人心,“故聚则禁之也”,也就是把他们集中起来的目的是加以阻止 。
曹植可能还有些话没有明写,妖言惑众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他们奔走联络,发展组织,最后形成像太平道那样的燎原大火 。曹操把这些人弄到邺县来,并不是抓来的,也没有软禁或者判刑,而是“请”来的,这是曹操高明的地方 。
曹操请他们来,都给安排了工作,大多数担任“军吏”,即下级军官或者基层官吏,一些实用型人才,如杜夔、朱建平等人,职务稍高一些,但也只是参谋、郎一类的闲职,目的是把他们养起来,放在眼皮底下便于掌握控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