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衰落的罪魁祸首是冷湿气候?唐朝衰落原因

反常的气候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十分大 , 为了生存 , 他们只有向南推进 , 形成对中原农业民族的威胁 。唐玄宗重用安禄山等胡人将领的重要原因也是为了压制北方民族 ,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安禄山等人发动叛乱 , 使大唐的繁荣从此不再 。
人类文明从农耕时代发展至今 , 与气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许多历史事件的产生也与气候的变化息息相关 。气候未必能决定历史 , 却可以改变历史 。
大风拯救了三个国家
希腊文明以及接下来的整个西方文明能够延续下来 , 可以说离不开希波战争中的一场海风 。
公元前480年 , 波斯帝国以海陆军百万之众大举入侵希腊 , 希腊人在陆地上丢掉了雅典等地 , 主力败退到萨拉米斯岛上 , 此时希腊海军仅有300多艘战船 。9月23日拂晓 , 波斯王薛西斯命令600余艘巨舰驶入萨拉米斯海峡消灭希腊舰队 。不料 , 海上突然刮起大风 , 帆高体笨的波斯战船控制不住 , 在狭窄的海湾内互相碰撞起来 , 队形大乱 。趁此机会 , 小巧敏捷的希腊海军飞速地向波斯舰队扑来 , 利用大风和地形形成局部优势 , 猛冲猛打 。8个小时后 , 希腊以40艘舰船的代价击沉波斯战舰200艘 , 俘获50艘 , 击伤无数 。此战后 , 波斯人丧失了在爱琴海上的制海权 , 希腊开始走向胜利 , 从而为希腊文明赢得了发展繁荣的可能性 。
公元13世纪 , 蒙古帝国统治者忽必烈可汗一心想征服日本 , 结果却因两场神奇的季风而遭到挫败 。公元1274年 , 忽必烈派出一支900艘战舰组成的舰队东征日本 , 遭到日本的顽强抵抗 , 在撤回朝鲜的途中 , 撞上一场台风 , 很多舰船沉入海底 。忽必烈没有放弃 , 1281年又派出近5000艘战舰再次东征 。日本举国在九州一带的九龙山与之血战 ,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 , 守军已岌岌可危 。这时 , 突然刮起了猛烈的飓风 , 持续4天的风暴 , 使元军舰船几乎全部损毁 , 10万元军或被日军杀死 , 或被俘 。幸运的日本人认为是神武天皇的鬼魂掀起了两次“神风”击退了元军 , 挽救了日本灭国的命运 。实际上 , 这不过是两次季风带来的强烈台风 。
1588年8月 , 大风帮助英国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当时 , 西班牙派出由130多艘舰船组成的“无敌舰队”攻打英格兰 , 英国海军仅能以34艘战舰和一些武装商船迎战 。双方遭遇后 , 海面西风大起 , 由于西班牙战舰不善逆风航行 , 而英军军舰却有着优越的逆风扬帆能力 , 数次战斗后 , 英军借大风之力最终获胜 , 彻底解除了“无敌舰队”对英国的威胁 。
冷湿气候使盛唐走向衰落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 在世界历史上也很有影响 , 但就是这样一个朝代 , 其兴盛和衰落都与气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唐朝统治的300年中 , 大雪奇寒的年数比较少 , 冬天无雪的年数竟达19次之多 , 居中国历史上各朝代之冠 , 属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温暖期 。唐代张籍《送蜀客》诗有:“木棉花发锦江西” , 说明唐代成都有喜温暖的木棉生存 。随着气候变得温暖 , 加上一些人为的因素 , 唐朝传统的农牧业界线北移 , 这使唐朝的边防有了当地的给养支持 , 军事防御更稳固 , 北方游牧民族也不敢轻易南下 。
唐代后期 , 气候开始由温暖转而冷湿 , 寒冬和雨灾相继到来 , 有时春秋两季也出现了霜雪冻坏庄稼的现象 。冷湿的气候更是给契丹等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 《资治通鉴》记载淫雨一下长达60余日 。反常的气候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十分大 , 为了生存 , 他们只有向南推进 , 形成对中原农业民族的威胁 。唐玄宗重用安禄山等胡人将领的重要原因也是为了压制北方民族 ,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安禄山等人发动叛乱 , 使大唐的繁荣从此不再 。
严寒气候三次拯救俄国
寒冷给俄罗斯人带来很大不便 , 但这种严寒的气候对俄罗斯民族的生存来说 , 未尝不是一种保护 。彼得一世时 , 俄国努力振兴 , 然而遭到瑞典的压制 。1709年春 , 瑞典国王查尔斯十二世率领军队远征俄国 。彼得一世的军队无力与瑞典军队决战 , 只有实行坚壁清野政策 , 靠空间 , 更靠严寒的气候削弱孤军深入的瑞典军队 。7月 , 4万多俄军同在严寒中跋涉了数月的3万瑞典军队在波尔塔瓦展开激战 , 并一举将其击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