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诸葛亮的七宗罪 诸葛亮一生中的七大过错
《三国演义》把诸葛亮描绘成一个神人 。他深谋远虑 , 用兵如神 , 鲁迅先生读了《三国演义》不禁感叹: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从三国时候起 , 对诸葛亮的崇拜就已经开始 , 并一直延续下去 。武侯祠至今仍然是成都的一个旅游景点 。关于诸葛亮同志的丰功伟绩 , 后世之人歌功颂德的实在太多 。《三国演义》是杂糅了历史史实与情节虚构为一体的小说 。要说全部是史实吧 , 靠不住;要说完全虚构吧 , 还真有些是真人真事 。不管是真是假 , 对诸葛武侯的崇拜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 , 诸葛亮也该走下神坛了 。
历史上的诸葛亮 , 劝客农桑 , 兴修水利 , 这些不说;历朝历代的名人对诸葛亮推崇备至 , 这些也不说;《三国演义》到底是几分史实几分虚构这也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本文仅以《三国演义》 , 试分析诸葛亮的七宗罪 。
罪一:忽视培养武将 。
蜀立国数十年 , 本国竟从未出一员大将 。诸葛亮作为军政一把手 , 必须负领导责任 。蜀国的将领 , 大致分三类 。一是一流猛男类型 。有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 , 魏延、姜维、夏侯霸勉强入选 。二是二流武将 , 如关兴 , 张苞 , 马岱等等 。三是不入流的武将 , 如王平 , 张翼 , 张嶷 , 廖化等等 , 不一一枚举了 。究其来源 , 也可以分为三类 。
一是刘备自带的班底 。如关羽 , 张飞 , 赵云 。二是从各种渠道投降过来的 。黄忠、魏延、严颜是刘备打江山的时候从本地投降过来;马超是打不过曹操了跑过来避难的;姜维是诸葛亮伐魏时用计 , 让他不得以投降过来的;夏侯霸是曹氏与司马氏争夺政权时候 ,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跟曹家同穿一条裤子的夏侯霸 , 在司马懿灭掉曹爽之后 , 打是打不过的 , 继续留在“魏国”只能等着被剁成肉泥包饺子下锅 , 只能闪 。鉴于吴国根本不想跟魏国作对 , 而蜀国却还能屡屡北伐 , 要报仇 , 只能投靠蜀国 。还有的就是攻打西川和东川之后 , 留下来的一干武将 , 是数量又多又没用的 。三是主力武将的“衍生”武将 。如关兴 , 关平 , 关索 , 张苞 , 马岱 , 廖化等等 。都是关系户 。不过当时关系户是太正常了 。封建时代 , 武将们不就求个封妻荫子么?老子英雄儿好汉 , 合情合理合法 。还有廖化、周仓这些人 , 虽然只配提鞋子 , 傍着个猛男 , 想不出名都不容易 。可惜战斗力实在一般 。
反观魏国 , 拿得出手的猛男数不胜数 。夏侯惇、夏侯渊、典韦、许褚、张辽 , 张郃 , 徐晃 , 庞德 , 曹仁 , 曹洪 , 哪个不能打?就算是号称战无不胜的诸葛亮六出祁山 , 北伐中原 , 魏国的武将们 , 如郭淮 , 孙礼等 , 都是恶狠狠地来死磕 , 磕到死也不怕你诸葛亮 。人才辈出的魏国 , 到后期出现了邓艾和钟会两大超新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介绍邓艾的时候 , 他的履历让我眼前一亮 。这个家伙是放牛娃出身 , 比俺还不如 , 最后居然能当上大将 。起于平民 , 发于行伍 , 而终有大成就 , 不能不说 , 魏国的人才选拔制度更优越 。曹操奉行“唯才是举” , 懂军事 , 有才能的人 , 不论出身如何低贱 , 最后依然能成为军队统帅 。东吴的吕蒙 , 也是行伍出身 , 终为大将 。类似事情怎么就没有在蜀国出现呢?
第九十二回 , 写道 , 赵子龙年登七十高龄 , 在经历一番曲折后奋力拼杀 , 最后力斩五将 。这到底该欣喜呢?还是该担忧?这件事情告诉我们 , 蜀国的主力武将已经出现捉襟见肘、青黄不接的局面——“蜀中无大将 , 廖化当先锋” 。在军队里效力的 , 能打的就那么一两个 , 还都是老家伙 , 新人迟迟未能出现 , 或者说未能受到栽培和提拔 。偌大的蜀国 , 动不动就二十万兵马北伐 , 可悲的是 , 立国之后从蜀国成长起来的年轻一辈武将 , 居然连一个拿得出手的都没有 。所用的武将 , 要么是自带的 , 要么是“衍生”的 , 要么是投降过来的 , 自己培养的一个都没有 。新人上不去 , 这是谁的责任呢?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失败背后的战略误判
- 娶丑女当老婆是个天大秘密 诸葛亮原来如此奸诈
- 考古新发现 武则天和诸葛亮竟是亲戚关系
- 诸葛连弩是一个什么东西 诸葛连弩是真的吗
- 诸葛亮的八阵图是什么?
- 黄硕嫁给诸葛亮之后过着怎样的生活
- 真实历史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真的那么和谐吗
- 五千年悬案 刘备与诸葛亮关系真那么铁吗?
- 三国:如果庞统不死能力会不会超越诸葛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