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的思绪( 二 )
玛克只能闭上眼睛静静地躺着 , 避免眼睛疲劳再次失明 。 于是 , 一个沉重的影子又浮现在眼前 , 柔情中夹杂着绝情 , 关爱中渗透了柔情 。 一忽儿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 一忽儿又遥远得变成神话 。 明明是发生在昨天的故事 , 突然又感觉隔了几个世纪;明明是抹不去的记忆 , 又怕回忆;明明是天天夜夜都在回旋着 , 却只有沉默;明明已经选择了一种沉重的虚无 , 又逃脱不了羁绊 。 玛克突然想到如果她失明了 , 再也看不到任何温暖的影子 , 只有黑暗 , 她不由得打了寒噤 , 幸亏她保存有许多温馨 。 当玛克感觉回忆的凝重时 , 她想到了如行云流水般潇洒的杜尚 。 宛如一片悠悠的云彩 , 慢悠悠地游 , 游到那里 , 都是悠悠的 。 对于什么境遇 , 他都能游过去 , 因而杜尚说他的一生是无悔的 。 她也幻想像一片无忧无虑的云彩 , 飘到哪儿都不是归宿 , 不用回顾来路和去路 , 也不用怕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径 。 可是人生的路径一旦选定 , 就不会像悠悠的云彩一样再有选择的余地 , 她也不能像杜尚一样如行云流水般活着 。
她忽然想到了虽然有一双眼睛 , 但可以将其幻化为两双 。 一双用来生活 , 就是看路 , 看人或看事物 , 因而这双眼睛是物质的 。 用来看路的眼睛 , 必然只看到路的形状 , 方向 , 走势或是路面的光滑程度 , 不必考虑路的材料 , 路的坚固与否或寿命的短长 。 用来看人的眼睛只看到人的高低 , 胖瘦 , 漂亮与丑陋 , 不必看到人的性格 , 脾气 , 气质 , 心灵 , 灵魂 。 用来看事物的眼睛 , 只看事物的表面 , 是非的曲直 , 事情的终结 , 不必考虑事情的意义和问题的症结 。 用这双眼睛看书 , 就只看到文字的东西 , 不必考虑文字背后的底蕴 。 那么这双眼睛就是很平常的眼睛 , 人人都拥有 , 人人都在使用;这双眼睛也是生活的眼睛 , 缺少了它 , 生活就会一片漆黑 。 如果人人都满足于第一双眼睛 , 这个世界就是混沌的 , 无知的 , 支离破碎的 , 无意义的 , 庸俗的 , 浅薄的 。 她想到了另外的一双眼睛 , 是心灵的眼睛 , 用来挖掘心灵的深度和广度 , 这双眼睛属于精神领域 。 譬如思想家 , 哲学家就善于用第二双眼睛 。 文学家 , 艺术家 , 乃至所有的科学家 , 都是要用到两双眼睛 。 通过第一双眼睛 , 了解事物的表象 , 然后落脚于第二双眼睛 , 揭示事物的实质以及社会问题 。 有人用了第二双眼睛 , 于是 , 世界便清晰起来 , 敏锐起来 , 深刻起来 , 生动起来 , 包罗万象起来 。 人与人有了区分 , 思想与思想有了深浅 , 书与书有了质的区别 。 那些所谓的好书就是用第二双眼睛挖掘出来的智慧之书 , 读之宛如灵魂的交流而不是语言的对话 。
叔本华将作家分为三类:流星 , 行星 , 恒星 。 流星的寿命只在转瞬之间 , 如昙花一显 , 稍纵即逝 。 行星 , 离我们较近 , 比流星持久 , 比恒星有亮度 。 “但是他们不久也必然消逝 , 何况他们的光辉不过借助他人 , 而产生的影响只及同路的行人 。 ”恒星 , “坚守着太空 , 闪着自己的光芒 , 对所有的时代保持相同的影响 。 因为他们没有视差 , 不随我们观点的改变而变形 , 他们属于全宇宙 , 不像别人那样只属于一个系统 。 正因为恒星太高了 , 所以 , 他们的光辉要好多年后才照到世人的眼里 。 ”玛克已经启用了第二双眼睛她想到流星 , 行星 , 恒星!也许 , 玛克正在朝流星 , 行星 , 恒星的方向艰难爬行!
"
推荐阅读
- 它们的智商已经高到人类无法理解,即使还没有爬到食物链顶端!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男孩失踪案”始末:七个孩子共同守护的死亡秘密,竟是弥天大谎
- 2008年安徽宿州一场兄弟争媳引发的人伦悲剧
- 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神奇分界线,两侧海水泾渭分明,难道是刻意安排
- 古今鸟类巨无霸的对比:恐鸟体型超过鸵鸟数倍,可惜死在了长矛下
- 关于鹦鹉螺的知识,造型可爱的‘活化石’
- 真的存在“布罗肯幽灵”吗?那个隐藏在云雾中的巨人,到底是谁?
- 研究证实:人类驯化对猫的进化产生重大影响,缩小猫的大脑
- 考古发现6000年前的“12吨粮食”,够“河姆渡人”吃好几年,却引出一段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