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死的小强”,经历三次生物大灭绝都未灭绝,如今被用来喂鸡( 二 )



三眼恐龙虾一般是使用前部的胸肢在水里面爬行 , 其食物主要是水中的有机碎屑或者其它的小型生物 , 毕竟“大鱼吃小鱼 , 小鱼吃虾米” 。 它们的繁殖方式分为孤雌生殖和雌雄异体生殖两种 , 主要视情况而定 。 因为有的个体有着雌雄同体的特征 , 所以完全能做到自体受精 。

值得一提的是 , “虾坚强”在多年之间都没有怎么进化 , 保留着三叠纪时期的原始模样 。 如果岁月是把“杀猪刀” , 那么三眼恐龙虾应该是完全逃过了岁月的制裁 , 难怪被称为是“活化石” 。 不过在地球上生存了这么多年的它 , 存活周期却只有90天左右 , 可以说其种群虽然做到了“寿与天齐” , 个体却非常的短命了 。

并且 , 由于常常出现在稻田和水洼当中 , 它经常被人类捕捉到 。 被捕捉到之后的命运就比较凄惨了 , 虽然有着霸气的名字 , 但仍会被用来喂鸡或者当作鱼食 。 为此也有不少人戏称 , 毕竟“鸡”才是真正的恐龙后裔 , 三眼恐龙虾这个“冒牌货”自然逃不过正主的制裁 。

坎坷的生存史在前文当中 , 我们就提到 , 三眼恐龙虾是“猥琐发育”的王者 ,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足足经历了三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 分别是二叠纪大灭绝事件、三叠纪生物大灭绝事件和大家熟知的白垩纪大灭绝事件 。 这三次生物大灭绝的程度和影响有着些许差异 , 而三眼恐龙虾却能完美地应对 , 属实让人刮目相看 。

首先是二叠纪大灭绝事件 , 这一事件发生在二叠纪的末期 , 大约是2.5亿年前 。 科学家推测导致二叠纪发生灭绝事件的原因是气候突变、火山喷发等等 , 大气当中的含氧量大幅度降低 , 是杀死大多数生物的罪魁祸首 。

此外 , 这次灭绝事件造成了超过96%的物种灭绝 , 尤其是海洋生物遭受了重创 , 像我们熟知的三叶虫和海蝎等等都死于这场劫难 。 而这次事件也被誉为是一个重要转折点 , 从此“海洋争霸”变为了“陆地争霸” , 爬行动物开始登上舞台 。
其次是三叠纪大灭绝 , 这次灭绝发生在三叠纪的晚期 , 大约是1.95亿年前 。 在此次事件当中海平面先后经过了下降和上升几个阶段 , 使得海水当中出现了缺氧的情况 。 于是 , 更多的海洋生物在这次事件中永远消失了 。

最后就是恐龙灭绝的时代了 , 这一时代也被大家称为白垩纪大灭绝 , 时间大约是6500万年前 。 这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是历史上最后一次生物大灭绝 , 导致了约80%左右的生物消失 。 陆地上恐龙的消失给了哺乳动物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 , 从此哺乳动物开启了全新的时代 。

可见 , 三眼恐龙虾经历的这三次大灭绝事件都是“地狱级”难度的 , 除了三叠纪要稍微好一些 , 剩下两次事件基本都是重塑了生态系统 。 而它却能够次次逃过 , 将自己的种群延续下去 , 肯定不仅是凭借运气 。

再者 , 生物学家指出这几亿年以来 , 三眼恐龙虾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 这就意味着它没有为了生存做出太多的进化 , 而一直支撑它熬过灭绝事件的“技能”可能是它生来就自带的 。 那么 , 它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技能 , 使得自己能安然无恙地度过每次大灭绝呢?
生存秘技——滞育期首先 ,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做“滞育” 。 科学的来说 , 滞育是生物受到环境的诱导而转为静止状态的一种类型 。 昆虫们为了适应环境 , 度过不合适的繁殖和生长时间 , 就会让自己处于滞育期 。 因为这种行为能够帮助有机体度过不利的时期 , 待到时机合适再生长繁育 。

三眼恐龙虾正有这一特性 , 并且它的滞育期至少有25年 。 当三眼恐龙虾产卵之后 , 这些卵就能长久地存活下来 。 从前文当中它生活习性的相关研究来看 , 这类生物是非常喜欢“水”的 , 比如当池塘或者即将干涸时 , 它们就会用自己的身体在泥巴的表面摩擦 , 自己创造一个“积水”的坑洞 。

当处于滞育期阶段时 , 雌性三眼恐龙虾会刻意地停止孵化 , 并且向它的卵传递相关的“生物讯息” , 告知现在并不是合适的诞生时间 。 科学家表示 , 这种讯息可能是一种化学反应 , 具体是如何传达的我们无从得知 。
但是 , 它的卵就会在这时开始“休眠” 。 休眠的它们可以抵抗干旱的环境 , 活性更是能保留20多年 。 这也就意味着 , 三眼恐龙虾的卵时隔20年后与雨水重逢 , 仍然可以被孵化出来 。 并且 , 这些卵的外壳比较坚硬 , 可以通过其他生物的吞食传播到别的地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