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珍的父亲是谁?红楼梦贾珍生平简介( 二 )
如丧考妣
秦可卿虽然久病不愈 , 而且日见沉重 , 但仍然死得出人意外 。当时显然发生了某种突然事件 , 最大的可能是被贾珍之妻尤氏发现了 , 于是促使本来一直处于两难境地的秦可卿自缢身亡 。小说写道:“彼时合家皆知 , 无不纳罕 , 都有些疑心 。”甲戌本在此脂批道:“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 , 是不写之写 。”意思是不具体写出来比写出来还好 , 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揣摩、联想、证实的空间 。所谓“合家皆知” , 是指宁国府都知道秦可卿不是病死而是在天香楼自缢的 , 所以除了在宁府大厅停灵七七四十九日请一百零八位和尚念经超度亡魂外 , 还要在天香楼另设一坛 , 由99位道士打醮49日 , 就是这个缘故 。根据民间传说 , 有人上吊自尽 , 是因为这个地方从前有人自缢过 , 他必须找一个替身 , 自己才能投胎 。所以请这么多道士打醮 , 还有驱以往之邪 , 表明秦可卿是被从前的吊死鬼弄去当替身的意思 , 她本身是清白的 , 是无辜而死的 , 以后也不要留在天香楼再找替身了 。“无不纳罕 , 都有些疑心” , 是指宁府上下都对秦可卿这么死去的原因感到奇怪和怀疑 。而人们“有些疑心”的对象自然是贾珍 。
贾珍不会觉察不到人们的这种怀疑;或者说 , 贾珍不可能想不到 , 有些人会对他产生怀疑 。尤其是他的妻子尤氏不早不晚地在这个时候“犯了胃疼旧疾 , 睡在床上” , “不能料理事务” 。这显然是个托词 , 是尤氏发现了贾珍的丑事 , 说不定两人之间还发生过争吵 。而贾珍的儿子秦可卿的丈夫贾蓉则对于妻子之死毫无悲痛之感 , 这堪称是奇中之奇 。这说明 , 贾蓉即使原来不知道父亲竟有此事 , 那么他不会不明白为什么母亲托病不出 , 也不至于对于合家上下的疑心一无所知所感 。反过来说 , 贾珍对儿子死了老婆无动于衷 , 也不会毫无察觉 , 不至于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
反常表现
但是 , 即使这样 , 贾珍这么聪明的人 , 他仍然有这么多反常的表现 。他在请王熙凤帮他协理宁国府时 , 将宁国府对牌交给她 , 说:“妹妹爱怎样就怎样 , 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 , 也不必问我 。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 , 只要好看为上 。”贾珍如此重视“好看” , 实际上就是不顾“难看” , 难道他就不怕引起甚至加重别人对他的怀疑么?或者说 , 这种太不正常的表现 , 是否恰恰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某些其他心理和情感呢?
我们还是要回顾一下事情的另一位主角秦可卿 。
《红楼梦》从多方面写出秦可卿是个非常出色非常可爱的女人 。从可卿托梦交代贾府后事 , 足见她的远见卓识 。贾宝玉听说噩耗而为之吐血 , 脂批说:“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 , 可卿也 。”从贾府上上下下都为之惋惜 , 可见她平时为人善良 , 性情温顺 , 易于与人相处 。在“宝珠按未嫁女之丧 , 在灵前哀哀欲绝”处 , 甲戌本脂批:“非恩惠爱人 , 哪能如是 。惜哉 , 可卿!惜哉 , 可卿!”脂批者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 而这正是贾府上下虽然早有贾珍“扒灰”之议却依然同情秦可卿的反映 。大家肯定明白是贾珍不顾廉耻 , 强人所难 。从现有文本来看 , 秦可卿与贾珍之间的事应该是贾珍逼迫她所致 , 所以一旦发生以后她就几乎被压垮了 。由于她无法摆脱贾珍的继续纠缠 , 秦可卿才对王熙凤说“治得病治不得命” 。
宁府上下对此事的怀疑如果被证实 , 贾珍所要付出的道德代价之大 , 他不会不明白 。因此在通常情况下 , 处于贾珍这种地位的男子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掩饰自己 , 尽量装得自己与可卿之死无关 , 以避免、起码是减轻人们对自己的怀疑 。也许有的人甚至会觉得女方死了 , 死无对证 , 反倒使自己安全了 。但是贾珍却没有这样 , 而是反其道而行之 , 悲痛不能自制 , 以至于到了有病的地步 , 走路需要扶拐 , 这就值得人们注意了 , 他内心是否真有爱非常出色的秦可卿的一面 , 而不仅仅是出于玩弄异性?他决心尽其所有大办丧事 , 甚至“恨不能代秦氏去死” , 不顾可能暴露自己与可卿的隐情而不断直接出头露面 , 是不是内心深处还有深感内疚的一面呢?他这种大办丧事有没有试图为秦可卿略作补救以减轻自己心灵上的压力的意思?他与那些玩弄女性造成严重后果却让女性一人承担责任的男子是否还有一点不同?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