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评价中印战争 中国从没因战胜印度沾沾自喜
【印媒评价中印战争 中国从没因战胜印度沾沾自喜】这场同印度的战争也是一场政治斗争,真正的目标不是尼赫鲁,而是在幕后阴谋反对中国的美国和苏联 。至于尼赫鲁,毛泽东想通过给他一记“重拳”,把他从美国和苏联的影响中唤醒,这样他就能恢复理智从而结束战争 。
这不是否认,也不是健忘,但是中国人从来没有因为在1962年对印战争中获胜而沾沾自喜 。在中国,没有人谈论这场冲突,也没有建博物馆和纪念碑来彰显民族自豪感,这与东京的靖国神社完全不同 。
靖国神社使中国人感到难受 。他们看到,在那里曾经的战犯被奉为“战争英雄” 。这些战犯在南京于1937年落入日本军队手中之后对无辜公民进行了强奸和屠杀 。在中国,没有人做出类似事情,拿1962年的印中冲突来羞辱印度 。
“中国从来不想羞辱印度,但是在印度国内却一直被误解 。”1956年到北京从事文字编辑工作的姚纳基·巴拉布说,“我的中国朋友为两国不得不诉诸战争感到难过 。那场战争并没有改变普通中国人对印度的热爱和尊重 。”中国政府专家听起来几乎像是为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表示抱歉,他们倾向于用一种在印度几乎从来没有过的方式来解释这场战争 。这从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报纸上的几篇文章中可以得到体现 。
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洪源去年6月在《环球时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领导人毛泽东认为这场同印度的战争也是一场政治斗争,真正的目标不是尼赫鲁,而是在幕后阴谋反对中国的美国和苏联 。至于尼赫鲁,毛泽东想通过给他一记“重拳”,把他从美国和苏联的影响中唤醒,这样他就能恢复理智从而结束战争 。
北京更倾向把达赖喇嘛1959年逃到印度,甚至1962年同印度开战的原因归咎到美国头上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刘学成曾经表示,美国中央情报局支持西藏叛乱、印度收留达赖喇嘛以及印度支持“西藏流亡政府”,最终演变成诱发1962年边界战争的原因之一 。刘学成说:“随后中印关系从兄弟朋友急剧下滑,朝着敌对和对抗的方向发展,进入持续近20年的冷战时期 。”
刘学成表示,(现在)局势已发生变化,“中国和印度不会对彼此构成威胁,它们的共同利益远远超过分歧 。良好的中印关系会带来双赢局面,而对抗关系则会让双方成为输家” 。
推荐阅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日本明治天皇的生平简介 怎样评价明治天皇?
- 秦二世胡亥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秦二世胡亥
- 耶律璟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如何评价耶律璟?
- 如何客观评价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天龙八部里的木婉清是怎样的人?如何评价木婉清
- 历史上如何评价邓禹?邓禹是怎样的人?
- 开元盛世结果如何?如何客观评价开元盛世
- 后燕惠愍皇帝慕容宝是怎样人 历史如何评价慕容宝
- 宋宁宗赵扩是个好皇帝吗?如何评价宋宁宗赵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