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密一疏 奇才诸葛亮也曾三次中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 , 作者罗贯中通过对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巧摆八卦、智取成都、骂死王朗、木偶退兵等一系列“典型事迹”的浓墨重彩的描写 , 把诸葛亮塑造成了一个“运筹帷幄 , 决胜千里” , 具有传奇色彩的张良似的足智多谋的“奇人” 。他的才能有如“皓月之明” , 他的计谋更是“神出鬼没” 。
周瑜被他戏弄于股掌之间 , 鲁肃三番两次的被他“忽悠” , 司马懿甚至被他吓破了胆 , 好像天下人都被他算计了 , 所有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 难怪文学大师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他“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有道是:“智者千虑 , 必有一失” 。在《三国演义》中 ,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却也有失算的时候 , 曾经四次中了别人的计 , 上了别人的当 。
第一次中计
诸葛亮的第一次中计发生在三顾茅庐时:刘备在听了徐庶和水镜先生的推荐后 , 先后三次带领关羽、张飞到隆中拜访诸葛亮 , 请他出山 , 帮助自己实现远大理想 。而诸葛亮得知徐庶向刘备推荐自己后 , 心中很矛盾 。刘备固然是位“仁主” , 是“皇叔” , 自己辅佐刘备肯定能够得到重用 , 但当时刘备手下“文不过孙乾、糜竺、简雍 , 武不过关羽、张飞、赵云” , 况且没有牢固的地盘 , 没有强大的军队 , 实力太弱 , 基础太差 ,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 , 难度确实很大 , 所以诸葛亮心里犹豫 , 拿不定主意 。刘备第一次来访 , 诸葛亮躲了起来;第二次来访 , 诸葛亮出去“闲游”了 。第三次来访时 , 诸葛亮干脆大白天猫在屋里睡大觉 , 不肯相见 。
张飞等的有些不耐烦了 , 于是想出了一条计谋 , 故意大声对关羽说:“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 , 他竟高卧 , 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 , 看他起不起!”(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张飞的嗓门高 , 诸葛亮自然能听得见 , 想到张飞是个粗鲁汉子 , 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 , 况且自己的房子是“草房” , 哪里能经得起用火烧 , 只好翻身起床 , 出来拜见刘备 , 并为刘备的诚心所打动 , 于是答应跟刘备出山 。
第二次中计
诸葛亮跟随刘备来到荆州 , 拜见刘表 。刘表的大儿子刘琦因“继母不能相容 , 性命只在旦夕”问计于刘备 , 刘备让他问诸葛亮 , 诸葛亮借故推托 。到了第二天 , 刘琦又两次请求诸葛亮给他出主意 , 又遭到了拒绝 。于是刘琦对诸葛亮说:“琦有一古书 , 请先生一观 。”乃引孔明登一小楼 , 孔明曰:“书在何处?”琦泣拜曰:“继母不见容 , 琦命在旦夕 , 先生忍无一言相救乎?”
孔明作色而起 , 便欲下楼 , 只见楼梯已撤去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诸葛亮说什么也没有想到懦弱无能的刘琦会使出这么一招 , 如今“上不至天 , 下不至地” , 又见刘琦连哭带跪 , 甚至还“掣剑欲自刎” , 实在是没有了办法 , 只好为刘琦出谋划策 , 让他效仿“重耳在外而安”的例子 , “上言乞屯兵守江夏 , 则可以避祸矣” 。不见兔子不撒鹰 , 刘琦在得到了自己能够“活命”的良策后 , 才命人安上梯子 , 送诸葛亮下楼 。
第三次中计
诸葛亮在北伐中遇到的最强硬、最顽固的对手就是司马懿了 , 为了拿掉司马懿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 绞尽了脑汁 , 费尽了心思 , 诱惑司马懿出兵对打 。但是精明的司马懿却“吃一堑 , 长一智” , 甘心“忍辱负重” , 不管你诸葛亮再怎么羞辱、挑战 , 我就是坚决不和你交手 。软硬都不吃 , 司马懿铁了心的坚守不出 , 诸葛亮即使谋略再深 , 计策再高 , 也着实没有办法 。
【百密一疏 奇才诸葛亮也曾三次中计】无奈之余 , 诸葛亮只得运用“下三滥”的手段 , 派人把一套“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连同一封措词极度羞辱的书信送到司马懿面前 。司马懿看了女人衣服和书信后 , “心中大怒” , 这可是对一名将军莫大的嘲笑 , 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司马懿转念一想 , 马上看透了诸葛亮的用意在于让自己出战 。于是装着很高兴的接受了诸葛亮的“礼物” , 并重赏了使者 。使者起初看到司马懿生气的样子 , 还认为自己必死无疑呢 , 想不到司马懿不但不杀他 , 反而对自己高标准的接待 , 未免心花怒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