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莺传》张生为何对崔莺莺薄情始乱终弃?
深院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荫藏 。
等闲弄水浮花片,流出门前赚阮郎 。
这首诗称作《春词》,出自唐朝大诗人元稹的《莺莺传》,是张生给崔莺莺写的 。《莺莺传》其实是元稹年轻时的亲身经历,是元稹的自传,作品中的张生就是元稹本人 。
张生和崔莺莺的恋爱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崔莺莺聪明,但再聪明的女人在感情上还是一笔烂账 。崔莺莺叛逆追求爱情的时候义无反顾,失去的时候却又是如此认命,只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
故事大概是:张生旅行住在蒲地的普救寺中,当时著名将军浑碱在蒲地去世,部下乘丧扰乱抢劫 。当时,崔氏母女回长安路经此地,住在普救寺中,受到乱兵抢劫的威胁 。张生与蒲地一位将军是好友,请来了一些军队保护母女 。张生见到崔莺莺美艳非常,爱上了她 。
张生托红娘多次引见,红娘问为何不明媒 。《莺莺传》中并没有提到崔夫人的反对,而是张生认为媒妁之言、纳采问名要数月之久,到那时自己早就相思而亡 。这样的态度,大体上已经注定这段感情有多么露水 。
新西厢记红娘
崔莺莺出于矜持拒绝了张生,后来,红娘告诉张生崔莺莺喜欢诗文 。于是张生写了两首《春词》转送崔莺莺,前面就是其中的一首 。
诗意译过来是:
深院寂寂无人,
花草树木沐浴着阳光 。
娇美的黄莺
静静地在树荫里隐藏 。
闲暇的时节
戏玩水中浮游的花瓣,
让它流出门外
传递消息给心上的情郎 。
诗中的黄莺暗指崔莺莺,当天晚上,红娘找张生,送来了崔莺莺的诗,题《答张生》: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
崔莺莺诗意为:你在西厢下等着月儿出来,我这里对着微风把门半开 。看见树枝拂墙花影摇动,就疑心是意中人已经到来 。
张生细玩诗意,认为是叫他晚上越墙去赴约会,就真的跳过墙去了,可是崔莺莺却把张生斥责了一顿 。
张生失望回来,病倒在床 。几天后,崔莺莺来了,见了张生,羞得不能抬头 。张生见崔莺莺来探望他,病也好了 。两人从此,私下往来两个月 。
张生始终未提媒妁之言,因知日后要进京赶考,长安的一切崔莺莺不能给予,更有可能的是束缚和阻碍 。崔莺莺也深知这些,不挽留不为难,“宛无难词,然而愁怨之容动人矣 。”崔莺莺不会开口说你功成名就,记得我崔莺莺还在此等你 。
张生离开的前夜只是在崔莺莺面前愁叹,但不说任何誓言 。崔莺莺慢慢地说道:这段感情注定始乱终弃我不会怨恨 。山盟海誓都有尽头你又何必对这次的离去诸多感慨 。崔莺莺怎么可能不在乎,否则她不会弹琴至半,投琴泣下而走 。
崔莺莺太爱张生以至于不说任何需要他作决断的话,自不能让张生为自己舍弃功名,亦不能让张生作出任何承诺,不能也是不敢,没有说出的话语才永远没有背叛 。张生若真有此心,不需要崔莺莺来相求和挽留,崔莺莺不说是成全自己的幻想 。一旦相求,换来的敷衍便会揭露自欺欺人的谎言了 。
张生离别崔莺莺,进京赶考,张生在长安的时候给崔莺莺寄来胭脂水粉,崔莺莺回复书信 。其中说到自己现在远离长安是命如此不可抱怨 。遇张生而不能与其白首,亦不可抱怨 。其间又说到当时的事情,致使自己以后不能光明正大为他人妻,也是因为自己不曾拒绝而致,同样不可抱怨 。若遇淑人,不计较自己失节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其间再说到“临纸呜咽,情不能申 。千万珍重!珍重千万!……春风多厉,强饭为嘉 。慎言自保,无以鄙为深念 。”崔莺莺始终没有说张生半句不好 。信中说:“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 。”崔莺莺认为即使有过错,也是错在张生追求的时候自己没有拒绝 。
崔莺莺赠玉环,希望张生能如环始终不断 。这是崔莺莺最后一次寄希望,信中说明:“长安乃行乐之地,你怎么会想念微不足道的我 。”崔莺莺不知道张生把这封情书到处宣扬,“由是时人多闻之” 。崔莺莺亦不知道人们深深佩服张生能够抛弃“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天降尤物” 。
谁知张生进京赶考两年,并没有考取留在长安不归 。两年以后,张生另娶,崔莺莺也嫁了别人 。后来张生经过崔莺莺的夫家,借说是崔莺莺的表兄求见,崔莺莺不见 。
张生有些生气,崔莺莺就写了一首诗给他,题作《绝微之》 。微之是元稹的字,绝微之就是与元稹(张生)继绝关系 。诗道: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揭秘妙玉结局 竟被贼人掳走侮辱后卖入青楼?
- 胡适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 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第一次矛盾竟是因为她!
- 小说《西游记》中最美的女儿国国王 红颜似水
- 首次在《人民日报》上做公开检讨的省委
-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真迹的去向之谜
- 揭秘梁山十大名不副实的绰号
- 狄青闯三关的爱情故事 狄青的老婆介绍
- 红楼大究竟谁是绣春囊事件的幕后策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