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明末的一场血战 浑河大战
“野战之壮莫如黑山(即浑河)”的明末浑河之战
时间:公元1621年
地点:浑河
兵力:明军四川秦良玉部土司兵数千及浙兵等明军共万人
后金右翼固山兵约数万人
战况:
公元1621年,明天启元年
自起兵攻明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努尔哈赤,趁明朝辽东经略熊廷弼去职,巡抚袁应泰举措失当的机会,于是年三月直逼沈阳,随即在十三日挥兵猛攻 。(朝鲜《李朝实录 。光海君日记》称此役“虏骑十万”当有夸大)
就在沈阳战况垂危之际,城外浑河之畔一支由明末著名女将秦良玉派来的数千忠州石柱土司兵跃跃欲试 。
《明史》载秦良玉部历经沙场,战无不胜,“驭下严峻”,所部号称白杆兵,“素为远近所惮” 。
时秦良玉派遣其兄秦邦屏统带此劲旅赴辽,与明军总兵童仲癸、陈策两部共计约万人屯于沈阳城南三十里处 。后金大军专注攻沈,袁应泰惊慌失措,竟然忘记调动这支劲兵援救 。
【川军明末的一场血战 浑河大战】沈阳经激战于发起攻城的当日即告失陷,顿时激起明军血性,诸将都愤然求战,偏将周敦吉请战最急,于是总兵童仲癸令他先与秦邦屏带土司兵渡过沈阳浑河,这支川兵皆强悍能战,装备川东少数民族特有的利剑大刀和锋利的长柄竹矛,身披铁甲外又再套一层厚棉,刀、箭不入 。军容壮整,意气昂然 。
努尔哈赤骤逢异敌,急令右翼四旗兵出击 。想趁上岸明军结营未就一举歼灭,却没料到被迎头痛击 。
八旗骁骑的冲锋不胜于川东土司兵之锋锐,数冲未果,这些土司兵虽人数少于八旗,却都殊不畏死,组织严明,使用的又是上带长刃下配有铁环的奇怪兵器,殊异平时明军,使八旗军极不习惯,打头的精锐红巴甲喇军经恶战被击败,当即退却下来,八旗军上下震惊!
骑兵不敌,努尔哈赤急以“后军往助”(《清太祖实录》卷 7),川兵也不畏生死寸土不让 。据《全边略记》和《山中闻见录》的记载,土司兵连续击退八旗强劲的步骑猛攻,挟着攻占沈阳之胜利余威的八旗劲旅,竟在四川步兵抗击下“死于枪弩者数千人”,后继骑兵也被打得“纷纷坠马” 。
但身经百战,并经受过严酷训练的八旗军也是相当顽强,“却而复前,如是者三”双方激战多时,尽管土司兵们非常饥饿,而八旗虽以众击寡,却仍然难分胜负 。
连后来清人史料也记载道:“明之步兵,皆系精锐兵,骁勇善战,战之不退,我参将一人、游击二人被擒 。”(见《满文老档》上,第117页)“川兵营甚坚”(清人谷应泰《明史记事本末》
“诸将奋勇迎 击,败白标兵(即白旗),又败黄标兵(即黄旗),击斩落马者二三千 人”(皆见:清人 谷应泰《明史记事本末》)
就在双方势均力敌的关键时刻,已投降后金的原明朝抚顺降将李永芳利用沈阳城中的大墩台以千金急招明军败兵当炮手,居高临下猛轰正在骁勇血战的川兵,“李永芳得中国炮手,亲释其缚,人赏千金,即用以攻川兵,无不立碎者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再调援兵后续攻上,并以铁骑从两翼围杀,可怜川军终于在五倍于已的八旗兵又配有火炮的明降军射杀下失败,白杆兵统帅秦邦屏和明将周敦吉、吴文杰、守备雷安民以下数千人殉于阵前 。剩下的残部只得重新过河与童促癸的明军汇合 。
就在北岸血战之际,南岸以童仲癸、陈策率领的浙江兵三千人也在离浑河五里处布列战车铳炮,扎营响应 。
努尔哈赤深感川兵之劲厉,再三告诫刚刚惨胜的八旗兵“勿轻敌”,并故意强调“仲癸所将皆川兵”以警醒部下 。(录自《三朝辽事实录》)
八旗军渡河强攻,迅速把明军包围数重 。浙江兵与北岸撤下来的川兵一道奋起迎战 。
八旗兵以精锐骑兵猛冲,明军则以火器迎击,致后金惨遭重大杀伤,坠马者多达三千余众 。而八旗军也毫不畏缩,继续强攻,明军终于弹药打光,两军短兵相接,总兵陈策恶战殒身,川浙兵少不敌众,只得奋力杀出重围 。
此时,奉集堡总兵李秉诚、虎皮驿总兵朱万良等三万人进至白塔铺,童总兵急派人求援,明军却在前锋击溃雅松率领的二百八旗侦骑后就不再进兵 。使右翼皇太极及岳托的主力得以一边围攻川浙兵一边趁机扑来 。
朱万良部明军稍经交手即行溃退,沿途被皇太极一路追杀,伤亡三千多人 。朱本人后来也身死于辽旧之役 。
此时苦苦鏖战多时的八旗军与川浙兵仍然打得胜负难分,统帅童仲癸再派使者向袁应泰叩首求援 。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