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为何不当官 小官太累不屑作 大官危险害怕作( 二 )


这个管理漆园的官职 , 至多相当于今天小小的科长 , 不入流 , 没有品 , 收入不会太多 , 事情操心不少 , 典型的责任不轻 , 辛苦多多 。一年到头要为漆园的经营忙前忙后 , 日晒雨淋 , 夏天在毒日底下烤得全身脱皮 , 冬季在寒风之中冻得手脚裂口 , 既没有了读书抚琴的时间 , 又丧失了吟诗作画的雅趣 。更要命的是 , 漆在当时属于国家战略物资 , 修缮宫殿需要它 , 制作武器需要它 , 老百姓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它 。所以国家对它的出产与质量加以关注和重视乃是势所必然 , 理有固宜 。这意味着上级官员动辄要莅临漆园 , 考察监督生产的进度 , 考核审计工作的实绩 。不过如此一来 , 庄子便更是大倒其霉了:不得不劳心费神、加班加点整理汇报材料 , 编造各种数据 , 填写各种报表;不得不低眉顺眼、哈腰迎往送来 , 陪宴敬酒 。在酒席上不断经历从“豪言壮语”到“花言巧语” , 止于“不言不语”(完全醉倒 , 钻到桌子底下 , 不能吭声的最高酗酒境界)的游戏过程 。这种日子 , 就像《聊斋志异》“促织”篇中那位可怜的小吏成名那样过得人不像人 , 鬼不像鬼 , 这如何让生性自由的庄子能够忍受 。陶渊明好歹还是个县令 , 正儿八经的“正处级” , 可他尚且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 挂冠而去 , 回乡下老家种瓜栽豆 , 过自食其力的生活 , “种豆南山下 , 草盛豆苗稀” 。庄子他的“漆园吏”官衔比起县令来 , 又低了不知多少级 , 当然更不愿为“五升米”折腰了 。于是乎他的选择也就只有一个:趁早辞官 , 去做“涸辙之鲋” , 到烂泥沟里自由自在去摇曳自己的尾巴 , “无己”、“无名”、“无功”、“无待” 。可见 , 庄子不愿当官 , 最初的动因 , 恐怕是嫌官职太小 , 只有办事的辛苦 , 没有吆五喝六的快乐 。
不过 , 问题又来了?押庄子嫌漆园吏官小位卑 , 有苦劳没功劳 , 所以撂挑子不干 , 似乎说得通 , 可是当楚国国君千里迢迢派遣专使恭请庄子去当宰相 , 庄子还是不干 , 这又是什么道理?宰相一人之下 , 万人之上 , 位高而名尊 , 职重而权大 , 应该是读书人所追求的最显赫、最荣耀的仕途顶点吧 。可是庄子居然不识抬举 , 表示只做烂泥塘里翻跟斗的小乌龟 , 不做那庙堂里面供瞻仰的大乌龟 , 三言两语谢绝了楚王的一番盛情 , 让楚王的专使(相当于今天的组织部长或人事局长)乘兴而来 , 败兴而归 。这简直是犯迷糊到了极点 。实际上这样看庄子才是蠢 , 庄子本人可一点也不傻 , 倒是绝顶的聪明 。在他看来 , 宰相这个官职太大太高了 , 就像《荀子·王霸》所称 , 宰相拥有“论列百官之长 , 要百事之听”的大权 , 一旦爬上这个位置 , 地位自然是高了 , 俸禄自然是多了 , 威风自然是有了 , 享受自然也是少不了了 。有金银源源不断送上门 , 有美女纷至沓来偎上身 , 荣华富贵如春风似秋雨 , 挡也挡不住 。可是常言说得好:“木秀于林 , 风必摧之;堆高于岸 , 流必湍之;人出于众 , 毁必随之 。”在拥有巨大权力的同时 , 也要承担巨大的责任 , 更得处于巨大的危险 。
在君主独裁专制体制之下 , 伴君如伴虎 , 一不小心 , 还不是让老虎一口吃了!范睢当年身为宰相 , 够厉害了吧 , 还不是被秦昭王用几句话便打发他送了命 。连白起这样的功臣宿将 , 邯郸一战打得不好 , 自己的小命便莫名其妙给赔了进去 。礼聘庄子的楚国 , 情况更是糟糕 , 做宰相的 , 下场大多都不是太妙:春秋时 , 城濮之战失利败北 , 令尹(也就是宰相)子玉只好引刀自我了断 , 让对手晋文公乐得心花怒放 , 连声叫好:“莫余毒也!莫余毒也!”战国时 , 吴起当宰相辅佐楚悼王辛辛苦苦搞改革 , 使楚国面貌大变 , 一跃而成为战国七雄中的龙头老大 , 可结果却让恩将仇报的楚国贵族大佬扣上“谋叛”的帽子 , 不由分说用乱箭射死 。这说明官大有官大的难处 , 尤其是像宰相这样的特大号高官 , 完全不是聪明人该干的 。庄子他学富五车 , 知古识今 , 自然懂得这层道理 , 哪里肯拿自己的生命去和功名利禄开玩笑 , 当然不会接楚王送来的宰相委任状 。由此可见 , 庄子不愿当官 , 有时又是因为嫌官职太大 , 虽有当官的神气、威风 , 但有更多当官的危机 , 作为明白人 , 这种致命的游戏唯恐避之不及 , 又怎么会掺和进去 , 同豺狼虎豹一起玩牌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