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帝的大议礼之争 揭秘朱厚熜为什么推崇道教
嘉靖帝是那么多皇帝中,最幸运的一个 。因为他的帝位来的实在太容易了,他什么也没干,就被当权者推上了九五之位 。同时他也是一个很矛盾的皇帝,有人说他英勇明智,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 。也有人说他昏庸无道,后期沉迷于道教之中,不问政事 。不论后世之人,如何看待他,都不能抹灭他作为一个帝王的权威和功绩 。
嘉靖帝是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正德十六年武宗驾崩,死后没有留下子嗣,又是单传,因此皇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最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嘉靖 。
仿佛是命运的安排,本来和帝位完全无关的嘉靖帝就这样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虽然是这样阴差阳错的做了皇帝,但嘉靖帝完全表现了他的智慧与治世之才 。他刚登基,就下旨大赦天下,大力抑制宦官,开始整顿朝纲,废除了武宗时的弊政,诛杀了佞臣钱宁、江彬等,将明朝“正德危权”的局面打开了缺口 。
后来他又减轻租银,整顿赋役,赈济灾荒,还地于民,鼓励耕织 。面对外寇的侵略,嘉靖帝拿出了一个大国的气势,征剿倭寇,清除外患,整顿边防 。做了这么多,嘉靖帝实际上并不是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昏庸无道,他后期虽然沉溺玄修之中,但前期他勤政爱民,集异纳谏,在他当政期间,还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文化科技空前繁荣,优秀作品和杰出人物大量涌现 。
这位君主更为独特的是,他虽然后期并不像史书中的那些英明之主一般勤勤恳恳,但他也不像其他昏庸皇帝那般对国家撒手不管 。他后期虽然沉迷于道学之中,但实际上他至始至终都牢牢掌控着整个明朝的政治、财经、军事和民生大权 。所以史书说他为“中兴之主”,“有不世之奇谟六,无竞之伟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独行五” 。并不是一味的夸大了嘉靖帝的功绩,而是这位奇特的皇帝,值得这样的评价 。“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之所以能顺利的施展开来,离不开嘉靖帝为他们打下的基础 。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样一位在前期勤于政务的“中兴之主”,后期又为何如此沉迷与道学呢?
这个问题的源头,与嘉靖帝成长的环境有关 。嘉靖帝是湖北钟祥人,荆楚之地是道教的源头,在这个地方道教有很大的群众基础,信奉道教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 。另外嘉靖帝的父母两人都尊崇道教,耳濡目染之下,嘉靖帝对道教当然有一定的情感依托 。
另外嘉靖帝喜好淫乐,因此经常吞服丹药助兴 。而道教之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就是丹药方术 。因此为了满足自己,嘉靖帝在身边留了许多的道士为自己炼丹 。他在位期间,道教和道士的地位有极大的提升,许多道士甚至官至礼部尚书,这在明朝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
最后的一个原因,应该是许多帝王都会犯的,那就是追求延年益寿,长生不老 。建立第一个封建统一王朝的秦始皇,为了满足自己长生不老的愿望,就派道士带领五百童男童女寻找海外仙山蓬莱 。而嘉靖皇帝呢?则是让宫女每日采集甘露兑服参汁以期延年,致使上百名宫女病倒 。更为滑稽的是,嘉靖帝因为这个原因,成了历史上第一个被宫女绑架,甚至差点被勒死的皇帝 。这一个事件就是著名的“壬寅宫变” 。
不只是“壬寅宫变” 。,嘉靖帝在位期间还发生了另一个事件,那就是“大议礼之争” 。嘉靖帝当上皇帝后,不顾朝臣的反对,把自己的父亲追尊生父为兴献帝后又加封为献皇帝 。生母为兴国皇太后,改称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 。嘉靖十七年兴献帝被追尊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并将兴献帝的牌位升袝太庙,排序在明武宗之上,改兴献王墓为显陵,大礼议事件至此最终结束 。嘉靖帝这些行为,完全不符合礼制 。他为了让自己的父亲的牌位位居太庙,不仅手段铁血的斩杀了一干反对的大臣,还将明太宗朱棣的庙号改为世祖,使得明王朝成为唯一一个一国两祖的皇朝 。
【嘉靖帝的大议礼之争 揭秘朱厚熜为什么推崇道教】正是因为有了以上两点污点,嘉靖帝才被有些人评价为昏庸无道,给自己的政治生涯,留下了不好的收场 。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清朝皇帝过年旧俗 与群臣分食不加任何佐料白片肉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