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现形记》简介 《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是谁( 二 )
总之,《官场现形记》通过对晚清官场种种丑恶现象的描写,反映了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现实,加深了人们对清王朝腐朽不堪的认识 。由这部小说起,逐渐形成了晚清谴责小说的高潮 。但是,小说并没有否定整个封建制度,虽然把晚清官场比作“畜牲的世界”,却又幻想官僚们读了这部“专门指摘他们做官的坏处”的书,会“知过必改”;希望用“学堂 里先生教学生的法子,编几本教科书”培养出好官来,再造太平盛世 。这都 表现了作者思想认识上的局限 。
《官场现形记》在结构上仿效《儒林外史》,以揭露官场的腐败为主线,由大量分散的人物和许多相对独立的故事联缀而成,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画面 。讽刺尖锐,大都运用极度夸张的漫画手法,寥寥几笔,便把人物的丑 态暴露无遗,十分生动 。但故事枝蔓较多,,缺乏提炼;讽刺常流于浅薄,笑柄连篇,笔无藏锋;人物不够典型化,情节未作深层的开掘,所以稍嫌缺乏深刻的思想力量;而且叙述官场惯技,颇近雷同,读来不免有千篇一律之感 。这都削弱了作品的艺术力量 。
作者简介 :
【《官场现形记》简介 《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是谁】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官场现形记》作者李伯元,名宝嘉,别号南亭亭长,江苏常州人,生于同治六年(1867),死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享年四十岁 。
李伯元生于世宦之家,他祖父、父亲、伯父都是科第出身,有的在地方任牧令、监司,有的在京城官居枢要 。伯元生在山东,三岁时,父亲去世,由堂伯李念之抚养 。当时念之任山东道员、东昌府知府,伯元从小随伯父在山东长大 。伯父对他督教甚严,母亲只此一个儿子,更是把全副心力放在他身上 。伯元自幼聪慧好学,兴趣广泛,每当夜深人静之际,淡月孤灯之下,攻读不止 。他擅长制艺诗赋,善于绘画篆刻,懂得金石考据,可谓多才多艺 。少年时期就考取了秀才,名列第一,但始终未能考中举人,仕途失意,这对他后来思想的变化,痛感官场黑暗,敢于起来加以揭露鞭挞,是有重要意义的 。
光绪十八年(1892),念之从山东辞官回到常州,伯元一家,同返故乡 。此时,座落在北门外青山桥畔罗武坝的祖宅,已在战乱中毁坏,于是在城内青果巷选择一处房屋居住 。过了二年,伯父去世 。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充满着内忧外患,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满清统治者卖国求荣,腐败反动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戊戌变法被扼杀,清朝一面对帝国主义奴颜婢膝,割地赔款;一面对人民大众加重剥削,残酷镇压 。政事的腐败,社会的黑暗,使青年时代的李伯元不胜忧愤,思图改革 。他在诗中抒发抱负道:“世界昏昏成黑暗,未知何日放光明?书生一掬伤时泪,誓洒大千救众生” 。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方三十,在学文学上有扎实根基的李伯元来到上海,创办《指南报》,以此揭露时弊,劝善惩恶 。不久,改办《游戏报》,后又改为《繁华报》,并受商务印书馆之聘,编辑出版《绣像小说》半月刊 。他是晚清上海小报的创始人,鲁迅先生说他所办报纸“为 偕嘲骂之文”“记注倡优起居”(《中国小说史略》) 。对于清朝末年的官场及社会上的种种腐朽现象,以嬉笑怒骂之笔,绘影绘声,揭露无遗,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发行颇广 。后来仿效者甚多,纷纷办起保种小报,但都没有他办的报纸发行量大 。
李伯元是个多产的作家,他构思之敏,写作之快,是极为少见的 。在上海十年间,先后写成《庚子国变弹词》四十回、《官场现形记》六十回、《文明小史》六十回、《中国现在记》十二回、《活地狱》四十三回(伯元写了三十九回就去世,吴研人续四十至四十二回,欧阳巨源续四十三回)、《海天鸿雪记》二十回,以及《李莲英》《海上繁华梦》《南亭笔记》《南亭四话》(诗话、词话、联话、曲话)《 赵反曰啊 《滑稽丛话》《尘海妙品》《奇书快睹》《醒世缘弹词》等书十多种 。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举办经济特科 。所谓经济特科,是一种临时设立的特别考试 。必须是具有相当资历的人,并经有声望的官员保荐,才能参加这种考试,考取之后,立即就做官,那时虽有官衔而无实职的人是极多的 。这时李伯元在上海写小说成了名,乡侍郎曾慕涛保荐他参加经济特科考试 。他却加以拒绝,没有却参加考试,人们赞扬他志趣高尚 。后来终因积劳成疾,殁于上海,年才四十 。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揭秘妙玉结局 竟被贼人掳走侮辱后卖入青楼?
- 胡适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 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第一次矛盾竟是因为她!
- 小说《西游记》中最美的女儿国国王 红颜似水
- 首次在《人民日报》上做公开检讨的省委
-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真迹的去向之谜
- 揭秘梁山十大名不副实的绰号
- 狄青闯三关的爱情故事 狄青的老婆介绍
- 红楼大究竟谁是绣春囊事件的幕后策划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