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曾被当做癞蛤蟆后来才晋升为女神?

古人过中秋 , 有家的回家 , 没家和回不了家的就看月亮 。而赏月自然就会联想到我国最早的女航天员嫦娥 。其实 , 远古时代不仅没把美女嫦娥当成航天英雄看 , 甚至还视她为弃夫的窃贼 。东汉张衡在《灵宪》里记述:嫦娥是后羿的妻子 , 窃王母不死药服下 , 奔月向前有黄(古代的巫师)以筹占(一种算命的方式) , 占之为“吉” , 谁知到了月亮上却变成了蟾蜍(即癞蛤蟆)!有人认为 , 凭什么说古人也认为癞蛤蟆丑陋?我想 , 从进化论的角度看 , 虽然在远古时代 , 蛙类属于神物 , 受到先民的顶礼膜拜 , 但先民不至于将形体疙疙瘩瘩、头小眼突肚大的癞蛤蟆视为美的参照物吧 。再说 , 古人敬虎、敬蛇等其他野生动物是敬而远之的“敬” , 是恐惧其害、其毒的一种无奈之策 。所以 , 称因审美观有别而认为古人视癞蛤蟆为美是站不住脚的 。
那么 , 为什么古代人要把大美女变成癞蛤蟆呢?推想起来 , 必定含有谴责的意思 。有民间传说言 , 受玉帝委派来到人间的后羿本是天神 , 完成任务后却因一事得罪了玉帝 , 于是天庭不让其返回 。在这种情况下 , 后羿退而求其次 , 就向王母娘娘要了不死之药 , 决定与妻子嫦娥做一对长生不老的凡间夫妻 。可嫦娥不干 , 所以就单独行动了 。狡猾的张衡在《灵宪》中还补充了一段话:“……翩翩归妹 , 独将西行 , 逢天晦芒 , 毋惊毋恐 , 后且大昌 。”
一个“归”字透露出嫦娥也是神仙 , 奔月只是“回家” 。张衡的这个“归”是从战国初年最早记载嫦娥奔月的《归藏》中考证的:“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 , 遂奔月为月精 。”也应了“夫妻本是同林鸟 , 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古话 。所以 , 即便是神仙 , 在危难时刻抛弃丈夫单飞 , 同样也会遭到谴责 。所以 , 在六朝以前 , 嫦娥的形象一直属于“弃夫的窃贼” , 人们将她视为蟾蜍毫不奇怪 。
然而 , 月亮上的嫦娥很快寂寞起来 , 逐渐引起凡间文人骚客的同情 。唐代大诗人李白首先“把酒问月”:“白兔捣药秋复春 , 嫦娥孤栖谁与邻” , 杜甫跟着哀叹:“斟酌嫦娥宴 , 天寒耐九秋” , 李商隐接过话茬:“青女素娥俱耐冷 , 月中霜里斗婵娟”……唐朝文人揭开为嫦娥翻案的序幕后 , 人们对嫦娥的态度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随着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千古绝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 低绮户 , 照无眠 。不应有恨 ,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流传 , 嫦娥就彻底由癞蛤蟆变成人人羡慕的女神了 。
不过 , 若翻检嫦娥由“黑”到“白”、由癞蛤蟆到女神的过程 , 也蛮有趣的 。因为看上去 , 古往今来乐于替嫦娥开脱和翻案的人都懂法 , 而且很擅长搞“有罪推定”:嫦娥不会无缘无故独吞不死之药私奔月球 , 那只有夫妻感情出现严重危机这一种可能 。于是 , 原罪就定在后羿身上了 。像《淮南子·本经训》《酉阳杂俎》及明代小说《有夏志传》等古籍和诸多民间传说里就把养“小三”、爱斗狠、不顾家等屎盆子纷纷扣到后羿头上 , 现代的影视剧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套路创作的 。这样一来 , 还有谁去谴责嫦娥?
【嫦娥曾被当做癞蛤蟆后来才晋升为女神?】其实 , 嫦娥由癞蛤蟆变成女神 , 与嫦娥本身一点关系也没有 , 完全是由后人态度决定的 , 但这也显示“同情弱者”和“探索月球”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和梦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