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年宰相魏仁浦生平简介 魏仁浦是怎么死的

魏仁浦(911—969)字道济,卫州汲(今河南卫辉市)人 。五代后周至北宋初年宰相 。
历官后晋小吏、后周枢密都承旨、中书侍郎、平章事,居高位而不念私怨,宋初,进位右仆射,从征太原中途病死 。
他为人清静俭朴、宽容大度,能言善辩、足智多谋、与人为善、左右逢源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可以说是他心胸的体现 。
他博闻强记,殚精竭虑,为后周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
北宋初年宰相魏仁浦生平简介
早年经历
魏仁浦(911年-969年),字道济,卫州汲(今河南卫辉)人 。后梁开平五年(公元911年),一个早晨,降生在一个穷苦的贫民家庭 。虽然家境贫寒,但他的父母忠厚朴实,勤劳能干,他从小就在父母亲情的呵护下健康地成长 。年幼的魏仁浦机敏聪慧,常常给家里带来笑声和活力 。可是好景不长,父亲就得病去世了,只剩下母亲、他,和一个不满半岁的小弟弟 。自此,生活的重担落到了母亲的肩上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也变得格外地懂事 。
公元920年,魏仁浦的母亲在长期伙食无保障的情况下,越发显得苍白,终于有一天昏倒在灶台前 。放学回家的魏仁浦看到母亲的样子,痛哭起来,他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 。将来好好孝敬母亲 。时光过得真快,转眼又过了两年,魏仁浦依旧每日穿着补丁长衣去私塾渎书 。冬天来临了,一阵阵寒风袭来,刺人心骨,魏仁浦穿着唯一的单衣在寒风中打颤,可是家里实在没有衣料可以添加衣服了 。魏仁浦的母亲四处奔走,终于借到了一块粗布,回家来给他赶制衣服 。魏仁浦放学回家,看到不辞辛劳整日为他奔忙的母亲又在为他制衣,他的眼角有些湿润,叹了口气,说:“慈母求贷以衣我,我怎能心安啊!”说着说着,眼泪竞流了下来 。从此,他读书更加用功了,早日孝敬母亲的念头在他心底越扎越深 。
在乡塾里,魏仁浦刻苦好学,深受先生喜爱 。有一天放学的时候,先生让学生们回家背《论语》一章 。第二天,先生点魏仁浦背诵,他不仅背诵流利、只字未错 。而且还多背了两章 。先生对他的记忆力如此之好感到惊讶万分 。从那以后,先生更看重他了,而他博闻强记的功底也传到了周围几百里,乡亲们都称他为“神童” 。又过了几年,魏仁浦已经成长为一个满腹经纶的稳重青年人,能够滔滔不绝地发表议论、品评时事 。有一天,他又遇到了授业的先生 。先生对他说:“仁浦,你可以到外面闯荡一下了,现在是乱世,正是时势造就英雄的时代!外面一定有你的用武之地 。”这一年,魏仁浦挥泪告别了母亲,独自踏上了奔赴洛阳的道路 。他一边行路 。一边打听局势,常常一大早就启程,晚上再找一家便宜的小旅店住下 。走了几天,他来到了济河边,济河的风浪很大,他还是上了船,船驶到济河中央的时候,魏仁浦脱下上衣并把它掷到了江中,说:“今生若不能得富贵显达,从此不再过江见父老乡亲了 。”
初入仕途
后晋末年,出帝石重贵骄纵奢侈,认为天下太平相安无事了 。各地进贡献上的奇珍异宝,全部归入了内府;他又命人大量制造器具玩物,扩建宫室,装饰后宫 。他专门建造织锦楼来编织地毯,征用了数百名织工,一年才完成 。他还毫无节制地赏赐为他歌舞戏谑的艺人 。虽然有大臣不断劝告后晋出帝,但他根本听不进去 。后晋在他统治下,一日日衰亡下去 。这一时期,魏仁浦有了一个官职——枢密院小吏,虽然官位不大,但他为人处事很有一套方法,他做事谨慎,很受枢密院承旨的赏识 。他当时的办事效率和才能,也不是同辈人可以比的 。尤为重要的是,他内心始终保持着一股奋发向上的浩然正气,时人都很钦佩他 。
不久,后晋朝廷的统治不断出现危机:边境上和契丹又有冲突,契丹人常到后晋边境抢掠,获得了不少兵器、铠甲、牛马等军用物资,还抢走了不少人口 。后晋大将孙方简、孙行友等率领当地百姓中豪强勇健的人修兵寨来保护自己 。但有时孙方简向朝廷邀功请赏,若朝廷不如他们的意,他们就全寨投降契丹,并作契丹人的向导,深入内地抢掠 。那时河北又发生了大饥荒,百姓饿死的数以万计,衮、郓、沧、贝四州,盗贼群起,内外动乱不已 。
为了夺回失去的瀛州、莫州,出帝时的宰相冯玉、李崧决定派兵进攻契丹 。杜威是后晋出帝的亲戚,一向很受重用,天平节度使李守贞经过晋地时,杜威常赠送他金银、兵器、铠甲,二人关系很好 。后来,李守贞入朝时,后晋出帝很看重他,李守贞就势进言道:“如果陛下您用兵,我愿和杜威通力合作肃清沙漠之敌 。”后晋出帝因此更感到他是个德才兼备的将军,于是就把这次出征的任务交给了杜威和李守贞 。杜威虽然以皇帝亲戚身份担任了上将,但他生性懦弱胆小 。他不懂战术,只知蛮打,损兵折将严重 。在自己的部将王清与契丹军队奋力作战时,杜威竟然不派一兵一卒去支援 。公元946年,契丹派兵从远处包围了后晋军营,军中粮食快要用尽了,杜威、李守贞等谋划投降了契丹,众士兵敢怒而不敢言 。不久,契丹军队渡过了黄河,后晋的统治危在旦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