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之死何以疑窦重重?与慈禧太后有关?

光绪皇帝死于谁手?历史上众说纷坛 , 莫衷一是 。光绪又为何突然“驾崩”?亦是揣测繁多 , 难以定论 。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11月24日 , 光绪帝突然“驾崩” 。次日 , 慈禧太后亦病故 。
关于光绪之死 , 稗官野史和民间传说颇多 。一说西太后自知病危 , 派人送药把光绪帝毒死;一说是袁世凯见慈禧一病难起 , 怕老佛爷归天后自己处境岌岌可危 , 遂贿赂内宦害死光绪;一说太监李莲英得悉光绪日记中载有西太后死后将诛袁世凯和他的消息 , 与慈禧合谋将毒药投入光绪食物之中致使光绪身亡;也有说光绪病重时未得到及时救治而死 。如此等等 , 不一而足 。
近些年来 , 清宫医药档案整理后 , 编写出版了《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有人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光绪帝诊病记录——脉案 ,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现代中医学理论 , 撰文说“光绪自幼痼疾缠身 , 患有结核病 , 波及肺、肾及其它器官 , 还有严重的遗精病” 。又据光绪亲笔所写《起居注》云:“腰胯左边疼痛甚重 , 稍一动转即牵制满腰 , 极痛难忍 。”从其死前三四日内及其临终前的病情看 , 并无发现突发性中毒或其他伤害的征象 。由此认为光绪帝被毒毙的说法 , 证据不足 。光绪之死 , 乃虚痨之病日久 , 最终五脏六腑无处不病 , 阳散阴涸 , 阴阳离决 。其直接死亡之原因 , 可能是心肺功能的慢性衰竭 , 合并急性感染所致 。
也有人认为 , 光绪一生中经过外侮内忧 , 心情始终不佳 。尤其是戊戌变法失败 , 他在政治上遭受重大变故 , 其病情开始加重 , 出现多种病症 , 气血双亏 , 身体每况愈下 。从28岁(光绪二十四年)起病势逐渐加剧 , 至光绪三十三年已卧床不起 , 行动艰难 , 其病情已人膏育 , 心肝腑脏皆损 , 阴阳俱衰 。
结果只活了38岁 。据光绪死前脉案记载:“皇上脉息如丝欲绝 , 肢冷气陷 , 二目上翻 , 神识已迷 , 牙关紧闭 , 势已将脱 , 谨勉以生脉饮以尽血忱 。”光绪临终前数日的脉案都处于抢救状态 , 御医也使尽了浑身解数 , 说光绪病危时未得到救治也是不确切的 。
然而 , 有人对上述这一说法不以为然 。根据曾任当时清廷内务府三席大臣的增崇之子察存耆回忆 , 在光绪突然去世前两天 , 大夫给光绪请脉时 , 光绪“还在外屋站着 , 不过脸上较平日灰白些” , 而且自己“就觉得痰盛 , 叫大夫想法去去痰” , 怎么这样快就不行了呢?又据察存着保存的父亲增崇的家书中 , 有这样一段话:“脉案一纸 , 奉阅可也 , 据医士云 , 此症不甚重 , ……其脉案上话语 , 系由春季所有的病症 , 均奉旨不准撤 , 全叫写上 , 其实病症不是那样 , 要是那样 , 人就不能动了…… 。”可见脉案和病情并不是一回事 , 完全是由慈禧“脸色”定脉案的缘故 。凡给光绪请脉的太医或外省保荐的医土 , 依慈禧脸色行事 , 已经成了一种风气 。察存耆曾回忆了这样一段太医只能以“脸色”行事的例子:有位初学当差的太医 , 在慈禧面前对答光绪脉案时 , 说了句“舒肝顺气”的行话 , 慈禧竟把脸一沉 , 说:“谁叫皇帝的肝不舒了?气儿又怎么不顺了?”吓得那位太医连连叩头认罪 。以后谁也不敢应承请脉的差使了 。“以后 , 谁为光绪请脉、下处方 , 总是‘和肝调气’、‘理肺益元’ , 甚至把肝的病硬挪到肺上去 。”
【光绪皇帝之死何以疑窦重重?与慈禧太后有关?】再者 , 光绪暴卒后的入殓亦有悖常理 。据察存耆回忆 , 一天下午快吃晚饭时辰 , 清内宫给他父亲增崇送来内传口报的“知会” , 说“万岁爷病重” , 请即进宫准备给(光绪帝)料理后事 , 增崇及两位在内务部任职的弟弟闻后 , 顿时呆若木鸡 , 因为前两天尚未听说光绪有什么事 , 且也未得到皇帝病重的“发抄”(皇帝病重 , 太医院要主动抄录药方和脉案通报各处 , 相当现在的报病危) , 故感到“似是猜疑有人捏造谣言” 。待证实光绪确实死亡后 , 更感死因可疑 。因为按清廷规矩 , 皇帝死了 , 要传用专为“请”遗体的“万年吉祥轿” , 而这回却是悄悄地将光绪尸体移到宫内 , 没有用此轿 , 而且等内务府大臣赶到后 , 尸体已由太监代为人殓完毕 。难怪在内务部供职、与医士接触较多的增崇兄弟 , 对光绪帝突然死亡大惑不解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