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货币介绍 清朝时期的货币的种类及面值( 二 )


江苏银两分重50两的船型元宝和5两左右的圆锭 。
浙江以重5两左右的圆锭为多 。
福建除有50两的船型元宝外,多为重10两左右的圆锭,也叫馒头锭 。
广西和广东则以重10两左右的形如砝码的银锭为多 。
东北地区多为重50两的船型元宝,因形制特别,锭面两耳特长,故俗称大翅宝 。
新疆通行重50两的船型和方形元宝 。
一直到1932年国民政府宣布废两改元后,中国的银两才退出了流通领域 。
清朝货币-早期银元
清代早期银元
中国最早的银元是仿铸的外国银元,如西班牙银圆和墨西哥银圆 。
咸丰年间时,上海的一些银号也铸造了一些类似银元的银饼 。
福建漳州铸造的漳州军饷,是清政府为了支付当地驻军的军饷而用土法铸造的银元 。
现在这种银元一般分为3类,一是面文为漳州军饷,第二种是上面的戳印特别多,三是上面的文字为谨慎或谨性 。
在台湾,道光咸丰年间,由于农民起义,铸造了三种军饷,寿星,花篮,剑枰,重7钱2分,上有库府2字 。这是台
最早的花篮银元,称为如意银元 。
清朝货币-清代纸币
清代纸币
清代有三个时期发行纸币 。一是清初顺治年间发行的顺治钞贯,二是咸丰年间发行的纸币,分政府发行的大清宝钞,户部官票和地方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 。三是光绪年间,清地方金融机构---官银钱号,发行纸币 。
顺治8年,由于政府军用孔急而发行了顺治钞贯,10年后就收回废除了 。
咸丰朝的纸币分2种,一种是户部官票,又叫银票,从1两到50两,另一种叫大清宝钞,又叫钱票,面额从250文到50千文,十万文不等 。
光绪年间,各省大设官银钱号 。开设官银钱号的目的为通圜法,裕财政 。由于官银钱号纸币多和当地硬币挂钩,因而纸币种类和面额极为复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