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太任性 揭中国史上四大著名“错字”
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其中让人最为头疼的要属文言文 。其中的通假字,多音字让人很难记忆 。面对这些复杂的字体,古人也有写错字的情况,那他们是怎样处理的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
1、天下第一错字——“避”
康熙亲笔御书的“避暑山庄”四个字现在还挂在承德避暑山庄,一看就能发现“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 。大家都看出来了,却没人敢说,因为皇帝是金口玉言,写错了也是对的 。这就造就了天下第一错字“避” 。
2、最令人叫绝的错字——“富”
山东曲阜孔府,可以说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但游人到孔府,未进大门便能看到特别明显的错字 。孔府大门两侧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的“富”字少上面一点,宝盖头变成了秃宝盖 。
而下联中,“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 。最有文化的地方怎么弄出这笑话?其实这不是笑话,而是最有文化的错别字之一 。“富”不出头,意思是“富贵无头”;“章”字下的一竖出头,则表示“文章通天” 。两个错字,一下子就体现了孔府这个非常门第的身份 。
3、最有说法的错字——“鱼”
这个也是康熙题的字 。“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块“花港观鱼”碑,也是康熙的御笔 。碑上的繁体“鱼”字下的四点变成了三点,少了一点 。原来这里有一个传说,康熙不是不会写这个字,而是“有意错” 。
原来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鱼”字下面有四个点不好,因为在旧时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上烤,还能活吗?这是杀生啊,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 。
4、最具哲理的错字——“流”
在江苏扬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左边的“风流宛在”匾额,出自清光绪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 。据说是刘坤一为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作 。“风流宛在”这四字中有两个错字:“流”字少一点,而“在”字多一点 。
原来,历史大名人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在色艺双绝的扬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韵事 。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 。
【古人太任性 揭中国史上四大著名“错字”】原来写错字也是一门艺术,其中往往蕴含着一些哲理 。当然这只是几个着名的错字,在历史中其它的错字也不在少数 。小编不禁在想,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会不会就是古人写错而来不及改的字呢 。当然具体原因,我们无从知晓了 。
推荐阅读
- 铁扇公主和太上老君都有芭蕉扇 有何区别呢
- 大太监传奇 慈禧为李连英打破祖传规矩
- 古人更偏爱平胸 揭秘古代丁香乳更受欢迎
- 揭中国古人身份证 竟带防伪标识
- 紫禁城竟没一个厕所 慈禧太后如何解决内急
- 太史慈的儿子叫什么?太史慈的儿子是做什么的
- 中国历史上的疯狂裁员 唐太宗时期裁员七成
- 古人为什么要为父母守孝三年呢?守孝三年的来历
- 揭秘东皇太一与帝俊之间是什么关系
- 古人的帽子很重要 不戴帽子意味着自绝于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