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胡发坚 带兵飞渡乌江的先锋牺牲在江南

抗战英烈胡发坚(1906-1939),江西吉安人 。新四军第1支队参谋长兼江南抗日义勇军第3路副司令员 。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 。
胡发坚烈士简介
胡发坚(1906―1939)江西吉安人 。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游击队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历任连长、营长、团政委和红一军团第一师参谋长等职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抵达陕北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8年,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参谋长 。1939年1月,调任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副司令员 。率部转战于沪宁铁路武进至无锡段西侧,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 。同年3月15日,率部解散武进县东南土匪大刀会侯人雄部,于追击少数拒降脱逃土匪时,中弹牺牲 。时年33岁 。
胡发坚烈士生平经历
胡发坚,1906年生于江西省吉安县富田乡陂下村一个贫农家庭 。由于家境贫困,他小时候只读了两年书,就在家放牛 。不久,又拜师学习裁缝手艺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30年,胡发坚和同村的胡发鑫等六名年轻人一起,参加吉(安)泰(和)游击队 。不久,胡发坚所在游击队编入了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第二团,随部转战赣西南,参加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作战 。由于胡发坚多次勇敢而又机智地完成作战任务,很快由班长升任排长、连长 。
同年冬,红十一师奉命攻占位于东固和富田之间被敌占领的九层岭、观音崖两处制高点,胡发坚一手举枪,一手攀扶峭石杂树,带领连队向敌展开反复拼杀,终于在红十一师迫击炮集中射击的火力支援下,火速攻上山顶 。接着,他又率部朝山下溃军猛扑,800多名国民党军士兵全部当了俘虏 。屡建战功的胡发坚由连长升任营长,1932年升任红十一师第三十二团政治委员 。长征前夕,调红一团任参谋长 。
1934年10月,胡发坚参加红军长征 。10月16日,胡发坚随担任先遣任务的红一团,连夜渡过于都河,与国民党余汉谋部遭遇 。胡发坚和团长杨得志指挥部队同敌军激战三个小时,歼敌600多人,突破国民党第一道封锁线 。之后,红军抢渡湘江,突破敌军第四道封锁线,到达贵州境内 。攻克黎平后,红一军团占领了乌江边上的余庆县城,又迅速赶到乌江渡口龙溪 。1935年元旦后,红一团奉命强渡乌江 。胡发坚和团长面对水流湍急、两岸刀削斧劈般悬崖峭壁的乌江天险,组织一个强渡先行班扎竹排,在机枪、步枪、火炮的掩护下,强渡乌江,后又勇猛顽强一举攻占遵义城,为党中央召开历史性的遵义会议做出了贡献 。
遵义会议后,胡发坚和团长奉命率部移师北上,指挥红一团随同大部队迂回、穿插、奔袭,参加四渡赤水的多次著名战斗;随后转战贵州、四川、云南边界地区,歼灭大量国民党军 。5月,红军渡过金沙江,来到大渡河岸 。这时,所有渡口都被敌军封锁,后面有几十万敌兵追击 。胡发坚和团长立即组织渡江奋勇队,挑选出18名勇士仅靠一只小船,强渡过去,占领对岸工事,控制住渡口 。在兄弟团飞夺泸定桥后,红军全部通过了大渡河 。在过雪山草地的艰苦征途中,胡发坚亲自带领一批身体较好的干部战士组成担架队,负责收容工作 。过草地时,瘴气弥漫,一个连的战士全部中毒牺牲了 。胡发坚悲痛万分!他通知部队掩埋好烈士遗体,把佩有五角红星的军帽摆放在烈士墓上,然后,静默致哀 。胡发坚庄重地说:“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坚持革命到底!”经过千辛万苦,红一团指战员在胡发坚等率领下,终于胜利到达陕北 。
1935年9月,党中央在哈达铺决定将右路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下设三个纵队 。杨得志任第一纵队一大队大队长,胡发坚由参谋长改任作战参谋 。当杨得志把组织上的决定告诉胡发坚时,胡发坚说:“部队扩大,任务更重了 。作战参谋这个工作对我比较合适 。”这种毫不勉强的态度,使杨得志深受感动 。同年11月,他调任红一军团一师参谋长,参加了直罗镇战斗和东征、西征战役 。1936年11月,胡发坚指挥红一师在陇东固原附近的何家堡,一举消灭宁夏军阀马鸿逵的两个骑兵连;之后,同兄弟部队一起,全歼尾随二、四方面军的胡宗南主力第七十八师 。1937年春,他奉命随红一军团60多位高级干部,从三原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深造 。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发坚提前离校,奉命调新四军第一支队任参谋长,协助司令员陈毅率部东进苏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在陈毅直接领导下,胡发坚既会严密地组织指挥战斗,又能骁勇机智地驾驭战争局面,成为不可多得的有力助手 。1938年6月,胡发坚根据陈毅“一定要把地方武装统统拉过来,共同抗日”的主张,亲自草拟以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政治部名义发布的公告 。在公告中强调愿同“江南父老昆季共同生死,以期军民合作,开展广泛游击战争,打击日、顽,影响战局,保卫东南” 。第一支队很快团结和争取了当地社会名流和地方实力派,建立起镇江、句容、金坛、丹阳四县抗日总会,为开辟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地方政权的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