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向刘备两次求和他态度为何变了?

刘备称帝之后 , 第一件事就是给关羽报仇 , 率兵讨伐东吴 , 打自己的小舅子孙权 , 无论群臣怎么劝 , 都不听 , 诸葛亮也没有办法 , 感叹 , 要是法正还在 , 就好了 。
刘备称帝之前 , 曹丕已经篡汉 , 建立了魏国 , 刘备称帝 , 不去讨伐曹丕 , 执意去讨伐孙权 , 可见其给关羽报仇心切 , 而孙权害怕了 , 立即向刘备求和 , 刘备没有答应 , 但是 , 在孙权第二次向刘备求和时 , 刘备却答应了 。以刘备的性格 , 他的态度为什么会变化呢?
《三国志 先主传》记载:初 , 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 , 将东征 , 秋七月 , 遂帅诸军伐吴 。孙权遣书请和 , 先主盛怒不许 , 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 , 军次秭归 , 武陵五谿蛮夷遣使请兵 。
章武元年(221年) , 刘备称帝 , 然后 , 以给关羽报仇为名 , 发兵讨伐东吴 , 这时 , 张飞被部下刺杀 , 刘备损失一臂 。孙派遣使者求和 , 刘备非常生气 , 没有同意 , 吴将陆逊等屯兵秭归 , 被蜀将吴班击败 。刘备军占据秭归 , 派遣马良联合武陵五溪蛮夷 , 共同作战 。
《三国志 先主传》记载:冬十月 , 诏丞相亮营南北郊於成都 。孙权闻先主住白帝 , 甚惧 , 遣使请和 。先主许之 , 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 。
章武二年(222年)春 , 刘备派遣黄权率领江北水军 , 自己率军从陆路进军 , 秋七月 , 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 , 将军冯习、张南等战死 。刘备退至永安 。孙权听说刘备驻扎在白帝 , 非常害怕 , 派遣使者请和 , 刘备同意了 。
孙权第一次求和 , 刘备正在气头上 , 加上兵马齐备 , 风头正劲 , 有信心能打败东吴 , 所以 , 刘备没有同意 。刘备以为 , 打败孙权 , 不仅可以给关羽报仇 , 还可以重新夺回荆州要地 , 以便保证诸葛亮为其制订的“隆中对”计划 。
而孙权第二次求和 , 刘备经历了夷陵之战的失败 , 刘备兵马损失殆尽 , 元气大伤 , 刘备意识到东吴不是那么好对付 , 而且军队士气受到严重打击 , 处于极度危险之中 , 随时有被东吴全歼的危险 。这时 , 刘备的底气彻底没了 , 见孙权来求和 , 于是 , 只好借坡下驴 , 给自己找个台阶 , 如果不答应 , 仗根本没法打了 。
以刘备的性格 , 为什么会答应求和呢?他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变化呢?这就是应了那句老话 , 人在矮檐下 , 不得不低头 , 如果这时不答应孙权求和 , 再度交战 , 随时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 还不如忍了算了 , 好汉不吃眼前亏 。刘备不傻 。
【孙权向刘备两次求和他态度为何变了?】刘备答应孙权求和之后不久 , 在白帝城病死 , 享年六十三岁 。死前 , 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和李严 。一代枭雄 , 就此与世长辞 , 令人遗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