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中的西口在哪里?西口是什么地方
中央台曾经热播的电视剧《走西口》,讲的是山西人走西口,西口是什么地方?其实西口就是杀虎口 。那么,杀虎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位于什么地方呢,名字有什么来头?
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晋蒙两省(区)交接处,北倚古长城,西临苍头河 。作为一代雄关,闻名遐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杀虎口地势险要,东、西两山之间形成一条3300米长的狭长走廊,形成天然关口 。清《朔平府志》云:“杀虎口乃直北之要冲也,扼三关而控五原,自古称为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杀虎口又是历史上的重要税卡,作为中原与蒙古、新疆、俄国贸易的必经之路,清极盛时期,关税日进“斗金斗银” 。清末年解关税还有13万两之多 。明清时期,杀虎口还成为晋商的发源地和主通道 。曾经盛极一时的“大盛魁”商号的发祥地就在这里 。所谓“东有张家口,西有杀虎口” 。作为古代的军事要塞和边贸重镇,杀虎口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这里雄伟壮观的古长城,保存完整的杀虎堡,栉比鳞次的烽火台,苍凉古朴的古战场,全省罕见的古道敞路坡,工艺精湛的古乐楼等,似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杀虎口的大地上 。这里是名符其实的“西口” 。“走西口”不仅承载着晋商商帮的光荣与梦想,成长与艰辛,更铭写了山西人西口移民谋生的血泪悲情 。杀虎口是明清山西历史的缩影,是中国近代金融贸易兴衰的实证 。
名字由来
杀虎关古称参合口,唐朝称白狼关,宋朝称牙狼关 。明朝为了抵御蒙古瓦刺南侵,多次从此口出兵征战,故而起名“杀胡口” 。自从明朝隆庆五年,蒙汉“互市”以来,化干戈为玉帛,杀胡堡、得胜堡、新平堡(天镇)马市重新开放 。1925年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进驻“杀胡口” 。是年,冯玉祥任命其十三太保之一的韩多峰为杀胡关镇守使 。韩为了缓和民族矛盾,促进中原地区与塞外的贸易,遂沿袭自清朝以来的俗称,正式改名为“杀虎关” 。
杀虎口两侧高山对峙,地形十分险峻,其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两山之间开阔的苍头河谷地,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至今大同至呼和浩特的公路,仍经由此地 。
杀虎口关城是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土筑,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砖包,城周为1公里,高11.7米 。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在杀虎口堡外另筑新堡1座,名平集堡,其长、宽、高、厚与旧堡皆同,两堡之间又于东西筑墙相连,成倚角互援之势 。
关于杀虎口及右玉城在明朝时的重要性,由代宗颁赐水陆神祯一事足可看出 。代宗朱祁钰是英宗被蒙古瓦剌俘去后继位的,他为祈祷上苍保英宗安全回来,许愿如打败瓦剌,英宗回来,愿将“水陆神祯”御赐给朔平府右玉县 。后来于谦组织的京都保卫战取得胜利,英宗被释,代宗遂派臣将“水陆神祯”颁赐给右玉,以谢神灵 。“水陆神祯”就是皇宫中库藏的120幅稀世珍品,名贵的绘画 。据说这些画多出自大唐贞观年间吴道子和阎立本之手 。现在残存的部分珍品收藏在山西省博物馆内 。
杀虎口和右玉城做为军事要塞,自古战火不断,特别是在明正统至嘉靖年间,先后多次被蒙古军队攻下来 。但在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的一场战争中,守军却在左右无援的情况下,孤军奋战,坚守右玉城,长达8个月的时间,这在中国战争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
这场战争起因于“桃松寨事件” 。桃松寨是俺答汗之子辛爱的妾,她与辛爱部下的一个头目鬼混,被发现后慌忙投奔了明朝,当时的大同总督杨顺,为请功邀赏,将其送进京城 。辛爱为此率部进攻杀虎口,然后包围了右玉城 。杨顺见事情不好,后悔不该收留桃松寨,他向朝廷谎奏,蒙古辛爱部愿用白莲教起义失败后跑过去的汉人交换桃松寨 。皇帝同意了放还桃松寨,但辛爱不但未退兵,反又加强了兵力,在进攻右玉城的同时,又向大同、宣府一带长城发起了进攻 。
在蒙古兵多次强攻下,右玉城军民浴血奋战,右玉守将在作战中阵亡后,有一位姓尚名表在家休息的武将,自愿担任了右玉保卫战的指挥 。他在此异常困难的情况下,除打退敌方进攻之外,还多次抓住有利战机,偷袭敌营 。从九月坚持到第二年的四月,右玉城虽未被攻克,但城内军民几乎已绝炊断粮,可充饥的牛马等牲畜也被吃光了 。
在形势十分危急的时候,明廷派兵部尚书杨博亲率大军来解右玉之围 。蒙古兵见右玉城实难攻下,而明朝援军将至,便自动解除了对右玉城的包围,从杀虎口撤出长城 。
推荐阅读
- 民国乱象 第一外交官顾维钧被通缉穿女装逃走
- 揭秘妙玉结局 竟被贼人掳走侮辱后卖入青楼?
- 射雕中的郭黄恋 门不当户不对的经典结合
- 金瓶梅中的大款花子虚为何只混成了老四
- 谶语中的历史 秦国灭亡的三个神秘预言
- 奇特的武侠现象 为什么小说中的江湖充满处女?
- 哪些好汉被女人逼上梁山 水浒传中的红颜祸水
- 开国皇帝杨坚为何因偷腥被皇后逼得离宫出走?
-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是如何过重阳节的?
- 她是谁?六十多个妻子中的一个竟然这么厉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