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明君李世民无奈选择软弱李治继位?( 四 )


贞观十七年四月,李治立为太子之后,唐太宗选用了一批元老重臣,组成了一个阵营强大的“辅佐“班子 。史称:”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 。如以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房玄龄为太子太傅,萧瑀为太子太保,李勣为太子詹事兼太子左卫率,李大亮为右卫率,于志宁和马周为太子左庶子,苏冒和高季辅为太子右庶子,张行成为太子少詹事,褚遂良为太子宾客 。针对李治的仁弱缺点,他又命刘洎、岑文本、褚遂良、马周更替到东宫与太子谈论,以提高李治的学识与决断能力 。
自李治得立以来,唐太宗经常“令太子居寝殿之侧“,以便朝夕相处,对之施以言传身教 。他一概辅政大臣的那套抽象的教育方法,而采取经义结合民间利病之事进行君道教育 。只是,他并没有将尚武的精神传达给太子,所重点施教的还是儒家的治国理论 。
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亲自撰写《帝范》十二篇,从《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馋》、《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等篇目系统地总结了自己君临天下的统治经验,班次太子李治,作为他即位时效法的榜样 。正如他在《帝范后续》中说的:“次十二条者,帝王之纲,安危兴废,咸在兹焉 。古人有云:非知之难,惟行之不易 。行之可勉,惟终实难 。同时他告诫李治说:“你没有我的贡献和功劳,却继承我的荣华富贵,谨当全力去做有益于百姓之事,帝国仅仅的得以保持平安,如果一旦骄傲惰怠或奢侈放纵,性命就会有危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