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被美国称“爱好和平”的日本最坑队友师团

二战中的日本军人的所作所为 , 让我们联想到的 , 无外乎是“残暴”、“穷凶极恶”、“杀人不眨眼” , 继而联想到他们嘴里时常嚷嚷的“效忠天皇”“武士道”等等 , 似乎个个都是亡命徒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 , 在当时 , 无论是装备还是军人素质都处于世界级领先水准的“皇军”中 , 却出现过一支因战斗力奇差而“闻名”的另类部队 , 它就是号称“皇军中第一窝囊废师团”的大阪第四师团 。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在文章《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中 , 曾详细描述了第四师团的种种佚事 , 重点介绍了由第4师团的预备役人员编成的104师团108联队在广东进行的一场“水牛战役” 。。有意思的是 , 这支著名的“弱旅”在战后竟保留了自己的番号 , 直到今天 , 日本陆上自卫队中仍保留着“第四师团” 。
编制背景
第四师团又名“大阪师团”、“商贩师团” , 成立于1888年 , 是日军在二战爆发前组建的17个常备师团之一 , 属陆军的甲种师团 , 是日军中的资格最老的师团之一 。编组地是日本大阪 , 士兵主要由大阪的菜贩子和游商组成 。大阪第四师团 , 代号“淀”——这个代号可谓独出心裁 , 其他的日本陆军师团代号多有尚武精神的象征 , 比如第二师团是“勇” , 第九师团是“武”等等 , 第四师团这个“淀”字的来源是因为有一条淀川河横穿大阪最繁华的梅田商业区 , 用这个代号真是既有乡土气息 , 又带有招财进宝的吉利兆头……
作战态度
大战前夕官兵大多装病 , 暴怒指挥官坐镇医务室根据日本军事历史学家关幸辅的记述 , 第四师团的实际作战能力并不高 。实际上 , 这也是相对而言的 。第四师团约两万两千人 , 下辖4个联队 , 标准甲等装备 , 堪称日军“精锐” 。然而它成立没多久 , “窝囊废”的名声就传遍了整个日军 。尤其是第四师团的核心部队——第八联队 , 因为在日俄战争中屡战屡败 , 获得了“败不怕的八联队”绰号此后直到抗日战争爆发 , 第四师团就再没上过前线 。不过 , 这并不等于它没有表现“勇敢”精神的机会 。1933年 , 第四师团二等兵松井在大阪市中心闯红灯 , 结果和警察发生冲突 , 师团长寺内寿一为了“维护大日本皇军的尊严” , 毅然带兵砸了警察所 , 史称“大阪Go-Stop事件” , 第四师团在日本国内的“武勇”可见一斑 。1937年 , 因驻华日军兵力吃紧 , 日军大本营将第四师团调到中国东北 , 划归关现今大阪第四师团 。
东军编制 。当时 , 日军大本营为让这支部队焕发战斗精神着实费了一番心思 , 结论是:指挥官对于一支部队的战斗力的强弱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于是 , 日军大本营先后调来几位名将整顿该师 , 例如绰号“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就曾担任过第四师师团长 , 但他也拿习惯了自由散漫的第四师团没办法 。集训两年后 , 第四师团终于有了“露脸”的机会 。
1939年 , 苏联与日本在中蒙边界的诺门坎地区发生战争 , 关东军下令驻扎在伪满洲国北部的大阪、仙台两师团紧急动员 , 增援前线 。仙台师团(即第二师团)接到命令后 , 急行军4天从海拉尔赶到诺门坎 , 抵达战场当天就投入战斗 , 但很快就被苏军打了个落花流水 。
与此相反 , 第四师团的出动命令虽然下达 , 却迟迟“按兵不动” 。原因是动员令下达后 , 师团内的疾病患者剧增 , 放眼望去 , 满营都是因为五花八门原因要求留守的官兵 。激动日军联队长在狂怒之下 , 亲自坐镇医务室参加诊断 , 这才勉强组织好部队向前线进发 , “联队长改行当大夫”的笑话也由此在日军中流传开来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 , 第四师团的士兵们又耍起了新的花招——“消极怠工” 。从海拉尔到诺门坎 , 第二师团走了4天 , 第四师团却整整走了8天 , 而且大量人员掉队 。凑巧的是 , 第四师团先遣队到达前线的当天 , 苏日宣布停战 。消息传来 , 掉队的第四师团官兵仿佛吃了“大力丸”一样迅速跟上来归队 , 连留守的不少官兵也一边“带病”慷慨奔赴前线 , 一边万分懊丧地抱怨:自己居然没有机会打上这一仗!当时的师团长泽田茂师团长的说法是:第四师团驻地太分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