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系军阀最辉煌的人物吴佩孚 差点成为中国领袖

吴佩孚字子玉 , 1874年生于山东蓬莱县一个小生意人的家庭 。青年时考中秀才 , 因得罪当地土绅 , 1898年到天津入聂士成的武卫军当兵 , 1902年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 。
1906年 , 吴佩孚任北洋军第三镇曹锟部炮兵第三标第一营管带 。吴佩孚是亮相《时代》杂志封面的首位中国人 , 被《时代》杂志称为“Biggest man inChina ” 。
生平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 , 清廷起用袁世凯出山 , 镇压革命军 。袁世凯命曹锟率部入山西 , 镇压山西革命党人 。部队从石家庄沿正太铁路入晋 , 目的地是井陉 。当时是深夜行车 , 车过了井陉但没有停 。原来炮兵第三标标统是革命党人 , 故意使列车开往由革命军占据的娘子关 , 想将曹锟的这个炮兵团全部吃掉 。这事被吴佩孚觉察 , 及时将车上的革命党人制服 。随后 , 又带人控制了车头 , 令司机把火车退回井陉车站 , 此时 , 协统卢永祥等才大梦初醒 。
随后 , 曹锟乘坐的列车也到达井陉 , 得知情况后惊呆了老半天 , 接着盛赞吴佩孚能当机立断 , 平息事变 , 当即提升吴佩孚为炮三标标统 。井陉事变给吴佩孚提供了飞黄腾达的机会 , 从此 , 他成为曹锟的亲信和得力部将 。
民国成立后 , 吴佩孚依然在曹锟部任职 。
1916年1月 , 西南护国军兴 , 吴佩孚随曹锟入川作战 , 升任旅长 。
1917年7月 , 张勋复辟帝制时 , 随曹锟参加“讨逆军” , 任西路军前敌总指挥 。
1918年南北战争时 , 任第三师师长 , 随曹锟入湖南作战 , 攻岳州 , 陷长沙 , 4月占领衡阳 。
5月底 , 第一路军司令曹锟以养病为辞回天津与段祺瑞讨价还价 , 第二路军司令张怀芝也回到山东 , 入湘的北洋军由吴佩孚直接统率 。
6月 , 吴佩孚在衡阳与滇桂军阀信使往还 , 暗定停战协议 , 通电主和 。
8、9月间 , 吴佩孚接连通电攻击段祺瑞内阁及其武力统一政策 , 称武力统一政策实为“亡国的政策” , 直系将领纷纷响应 。
1919年五四运动后 , 全国人民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 段祺瑞政府陷于孤立 , 成了众矢之的 。吴佩孚从反皖的目的出发 , 极力使自己以一个“爱国将军”的姿态出现 , 大谈军人的天职是“救国救民” , 甚至还高谈“劳工神圣” , 允许共产党人在其统治范围内的京汉、陇海等铁路沿线组织工会 , 因而 , 使他获得良好的名声 。
1919年11月下旬 , 吴佩孚又与西南军阀签订了密约 , 即救国同盟军草约 。草约总纲为平息内争、力谋统一、合力对外 。其宗旨是:军人以卫国保民为天职 , 无论何时 , 国内争战 , 不得牵功武力 , 惟须弭患无形 , 以尽保民之责务 。并须保全现之主权 , 兼收回已失之主权等等 。此草约充满了“爱国精神” , 实质是直军与南军结成反皖同盟的标志 , 也为吴佩孚北上讨段消除后顾之忧 。
1919年12月冯国璋死后 , 曹锟和吴佩孚成为北洋直系的首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 促使了掌握北京政权的皖系军阀与直系、奉系的矛盾加剧 , 直皖战争已不可避免 。
1920年5月 , 吴佩孚自衡阳撤防北返 , 至直隶保定 。
7月 , 直皖战争爆发 , 吴佩孚出任“讨贼军”前敌总司令 , 在奉系的援助下率部打败了皖系 , 迫使段祺瑞下台 , 直、奉两派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权 。
直皖战争之后 , 吴佩孚获得“常胜将军”的美名 , 声望急速上升 , 由师长升任直鲁豫三省巡阅副使 。
1921年8月 , 升任两湖巡阅使 。由于吴佩孚与奉系张作霖的矛盾日益激化 , 到了1922年初 , 双方已决定兵戎相见 。
4月3日 , 直系各军阀借祝贺吴佩孚的生辰 , 聚集洛阳 , 商讨对奉系作战计划 。
10月10日后 , 奉军相继开进关内 。直军以吴佩孚为总司令 , 以保定为大本营 , 分头抵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