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道子简介 司马道子一生都做了什么事?

司马道子(364年-403年2月3日),字道子,河内温县人 。东晋宗室,东晋晚期权臣 。晋简文帝司马昱第七子,晋孝武帝司马曜同母弟,母李陵容 。初封琅邪王,后徙封会稽王 。司马道子在孝武帝朝是与皇室血缘最近的一支,在当时被委以朝政大任,又排挤当国的陈郡谢氏士族,皇族权力得以提升 。然而孝武帝和司马道子皆嗜酒,司马道子亦任用小人,致令朝政渐见败坏;而孝武帝信任的臣下亦有不齿于司马道子党众的人,两派之间矛盾造成主相之间的斗争 。孝武帝死后,司马道子辅政掌权,继续任用王国宝等宠臣,招来王恭发兵讨伐 。司马道子虽然屈服,但仍以司马尚之和王愉等人试图抗衡,却招来王恭第二度讨伐,最终倚靠儿子司马元显平定 。及后政事皆由司马元显掌握,司马道子则沉溺于酒醉之中 。司马元显最终败于桓玄,司马道子亦遭流放,不久被御史杜竹林毒杀 。时年39岁 。桓玄之乱被平定后,安帝复位,大将军司马遵总摄朝政,追赠司马道子丞相,并派司马珣之迎回司马道子灵柩,谥曰文孝王 。
【司马道子简介 司马道子一生都做了什么事?】抑谢兴马
司马道子年轻时就以恬静寡欲而受谢安称许 。咸安二年(372年)七月己未日(9月12日)受封琅邪王,食邑一万七千六百五十一户,兼摄会稽国,领会稽内史 。
太元五年(380年)加开府,领司徒 。
太元八年(383年)录尚书六条事 。
当时司马道子专权,王妃堂兄王国宝同时是谢安女婿,但因谢安厌恶其品行不端而没有委以重任,但王国宝自以门第,不屈就当次等官员,于是依附司马道子,并离间谤毁谢安,逼得谢安出镇回避 。
太元十年(385年),谢安去世,朝廷下诏以其为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原来谢安卫将军府的文武部属皆拨入了骠骑将军府 。
太元十一年(386年),朝议朝廷军队已经长时间征役,应当置戍南归,转攻为守;当时谢玄北伐军在中原因丁零人翟辽的势力而陷入胶着,谢玄上疏谢罪,朝廷于是就作慰问并让他还镇淮阴 。
太元十二年(387年)再加司马道子徐州刺史、太子太傅 。
主相相争
当时,晋孝武帝因沉迷酒色而疏于政事,而与司马道子一起常常喝酒 。当时司马道子既为扬州刺史亦录尚书事,权倾天下,他又亲近僧尼、宠信小人,尤以时任侍中的王国宝卑下讨好司马道子而特别受其宠信 。在这情况下,司马道子宠信的人都趁机玩弄朝权,贿赂买官、政治和刑律都混乱 。又因司马道子崇尚佛教而耗费过多,令士民不堪命 。
由于朝政混乱,中书郎范宁向晋孝武帝陈述朝政得失,令孝武帝对司马道子心生不满,不过表面上仍然待他优厚 。另外,王国宝阿谀奉承司马道子之事令范宁看不过眼,劝孝武帝贬黜他,但王国宝却反诬陷范宁,令孝武帝无奈贬他到豫章任太守 。如此司马道子一党的权势就更盛 。其中因为贿赂而得亲近司马道子的赵牙和茹千秋,一个耗费巨资为司马道子宅第建筑山水设施,另一个更卖官贩爵,聚敛了过亿钱财 。
司马道子又恃着皇太妃李陵容宠爱,有时因酒意而有失礼之事,令孝武帝难以忍受,只因皇太妃之故而没有废黜他 。孝武帝认为司马道子不是治国之能臣,当时又因王国宝与孝武帝亲近的王珣等人不和,孝武帝于是以外戚王恭为青兖二州刺史、殷仲堪为荆州刺史、郗恢为雍州刺史,以他们作为外援抗衡司马道子的势力,同时留王珣及王雅在朝 。司马道子于是升王国宝为中书令、中领军,又引王国宝堂弟王绪为心腹,主相之间朋党相争 。
太元十七年(392年),孝武帝以其子司马德文为琅邪王,司马道子于是徙封会稽王 。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司马道子解徐州刺史予刘该,同年孝武帝被张贵人所杀,晋安帝即位,朝廷下诏内外事务皆要咨询司马道子,行辅政之责 。因为孝武帝突然死亡,故此未及写下遗诏,安置朝中王珣和王雅都没有实权,故司马道子掌握权力,并且宠信王国宝及王绪,让他们参与朝权 。
王恭举兵
青兖二州刺史王恭一直厌恶王国宝弄权,常直言斥责,令司马道子既怨惮亦忿恨他 。隆安元年(397年),王恭不能再忍受王国宝弄权,于是联结殷仲堪起兵讨伐王国宝 。司马道子畏惧王恭,但求了事,于是将罪责推向王国宝,并命谯王司马尚之收捕王国宝到廷尉,及后赐死王国宝并处死王绪,又遣使向王恭道歉 。王恭于是撤还京口 。
司马道子此后忌惮王恭和殷仲堪以军事相逼,于是以司马尚之与司马休之有才略而引其为腹心,又听从司马尚之所说树立外藩,于是出司马王愉为江州刺史 。不过,此举招来豫州刺史庾楷不满,因为司马道子割原本由他都督的豫州四郡交给了王愉都督 。庾楷上表抗议不果后就鼓动王恭讨伐司马尚之,王恭终在隆安元年(398年)与庾楷及殷仲堪、桓玄举兵讨伐王愉及司马尚之兄弟 。司马道子曾试图劝止庾楷,但遭庾楷拒绝 。司马道子面对王恭诸军举兵,不知所措,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则力主讨伐王恭,朝廷加司马道子黄钺,以司马元显为征讨都督,统王珣、谢琰等人抵抗 。司马道子将军事都委托给司马元显,自己则终日饮酒 。及后司马尚之大败给桓玄,进至石头城,司马道子守中堂以备桓玄进攻,但期间却发生小插曲,有一匹马在军中乱走,士兵扰乱不安,竟令不少士兵掉进长江江水中溺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