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最流行的清谈 类似于现代社会的高级沙龙

清谈如同现在的心灵鸡汤 , 在士大夫的“朋友圈”发疯似地流传蔓延 。一方面是因为关在儒学的屋子里太久了 , 死板沉闷 , 透出僵尸的味道 。突然窗户打开 , 吹来了一阵清新之风;另一方面 , 可以忘记现实的苦痛 , 在麻醉中得到暂时的快乐 。
清谈是两晋的特产 。哪个人不会清谈 , 就像现在不会打高尔夫球一样 , 进不了上流社会 。名士们举办高级沙龙 , 娱乐活动主要就是清谈 。
清谈到底是什么呢?
一般都是谈哲学问题
先来说说清谈的形式 。
人数:两三个、七八个或者十几个 , 很随意 , 大家高兴就凑一起 。
地点:陋室中、树林里、山坡上、溪水边 , 哪儿舒服就在哪儿 。
时间:不分白天黑夜 , 只要觉得爽 , 通宵也可以 。参与的人比玩网络游戏都来劲 , 像打了鸡血似的 , 越说越亢奋 , 毫无倦意 。
内容:多是哲学问题 。比如“世界万物生于有 , 还是生于无?”“一个人听了音乐会高兴或者悲伤 , 那么高兴、悲伤是源于音乐、还是源于人本来的心情?”
谢安曾问殷浩:眼睛可以看到各种形象 , 那么这些形象是进入眼睛了呢 , 还是没有进入眼睛?
总之 , 主题本身并没有固定的答案 , 就看谁观点新奇 , 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刺出一剑” , 又能不着痕迹收回来 , 让人大呼过瘾 。
过程:一般人多的时候 , 开始会七嘴八舌 , 但往往其中有两个绝顶高手 , 来回辩论 , 相互驳斥 。其他人就都插不上嘴了 , 变成如痴如醉的听众 。
类似于现在的 “说话达人秀”综艺节目《奇葩说》 , 由马东主持 , 请蔡康永、高晓松、金星等人担任嘉宾 , 多个选手分成两派 。每期规定一个主题 , 比如“好朋友的恋人出轨 , 你要不要告诉好朋友?” “婚后遇见此生挚爱 , 要不要离婚?”等等 , 然后两派唇枪舌剑 , 看谁更犀利、更机智 。
清谈缘于儒家的没落
那么清谈是怎么来的呢?最直接的原因是文人对儒家的信仰崩塌了 , 道家填补了心灵的空虚 。
春秋战国时 , 百家争鸣 , 思想是自由的 。汉武帝上台后 ,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儒学变成“主科” , 成了进入官场的敲门砖 。其他学说都成“副科” , 不用参加全国“统考” , 读多了没什么作用 。
儒家的主导思想是:社会是有病的 , 读书人要立志成为拯救天下的“医生” , 良方是“仁”和“义” 。到了东汉末年 , 贪污受贿盛行、国家糜烂不堪 , 卑鄙无耻的人做大官 , 正直有学问的人被排挤 , 甚至被砍头 。
大夫们越来越困惑:读这些“破”儒学经典有什么用?难道为了当官就可以不要脸?曾经的精神支柱轰然倒下 。
道家不失时机“插足”进来 , 轻声地问:你心中有烦恼吗?是想不开吗?那是因为你没有放下 。人生的痛苦和快乐 , 都是来源于你的内心 。心是苦的 , 人生便如苦海无边;心是甜的 , 人生处处都是曼妙风景 。
如同现在的心灵鸡汤 , 在士大夫的“朋友圈”发疯似地流传蔓延 。一方面是因为关在儒学的屋子里太久了 , 死板沉闷 , 透出僵尸的味道 。突然窗户打开 , 吹来了一阵清新之风;另一方面 , 可以忘记现实的苦痛 , 在麻醉中得到暂时的快乐 。
于是道家思想开始兴起 , 西晋有两个出名的“大师” , 叫何晏、王弼 , 他们的秘密武器是三本书:《庄子》、《老子》、《周易》 , 合称为“三玄” 。他们为这三本书加上自己的注解 , 到处做宣传 , 称为“玄学” 。
“清谈”开始粉墨登场 。
清谈内容的变化
“清谈”一开始既谈“儒” , 也谈“道” 。后来专谈“玄学”了 ,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道家和儒家 , 最早并不是势不两立的“仇人” , 而是“你中我有 , 我中有你” 。两者有共同点:他们都认为老天有他自己的规律 , 如果符合这个规律 , 就是正确的 , 称为“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