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的电信大门为何是从上海打开的?

1871年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开办电报业务,拉开了中国近代电信历史的帷幕 。一部老上海的电信史,也是一部老上海的城市发展史 。18世纪中叶,当电报、电话在西方世界日益盛行时,上海还在延续着邮驿传递和民营信局车船运传等传统的通信方式 。当时传递公文最快的驿站马匹从上海到北京快者一周,慢者需半月以上 。而电信传递信息的速度已达每秒环绕地球7次半 。上海开埠后,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新的通信技术与之相适应 。
【中国近代的电信大门为何是从上海打开的?】当时西方一些国家提出要在上海开设电信,但遭到了清政府的一概拒绝 。西方列强见提出的要求难以获准,便采取先斩后奏的策略造成既定事实 。1871年4月18日,丹麦商人蒂根创立的大北公司正式开通上海至香港的电报水线,成为中国大陆地区开通的第一条电报水线 。同年8月,大北公司又将沪崎水线从大戢山岛接至上海 。由此,上海的电报通信北经日本与俄国相通,南经香港与欧美相连 。中国与世界的电信联络正式开启,上海成为中国大陆地区国际电报的唯一出入口局 。大北公司虽然侵犯了中国的电信主权,但客观上打开了中国近代电信的大门 。
囿于传统的观念,从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清政府既不准洋人在中国架设电报线,也不准备自己开设电报 。洋务派官员和维新派思想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纷纷向朝廷提议自办电报 。1877年6月15日,李鸿章建成自上海行辕到江南机器制造局的电报专线,拉开了晚清自办电报的序幕 。1881年3月,上海电报局成立 。同年,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条长途公众电报电路——津沪电报线全线开放使用 。随后,电话进入上海 。1882年3月1日,大北电话交换所正式开放通话、对外营业,成为中国第一个人工电话交换所 。同年,英国电气工程师别晓泼主持的上海电话互助协会对外开办电话业务 。1900年8月,华洋公司编制发行的中国电信史上第一张《用户电话号码表》在上海诞生 。清末电信在内外竞争中艰难发展,至19世纪9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晚清中国电信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的主要省区 。上海成为中国的电报中心和商电局中心 。
辛亥革命前后,上海成为各方争夺电信经营权的焦点城市 。从20世纪20年代到全面抗战前,上海电信网随着上海经济的畸形繁荣不断完善拓展 。1923年,创办长途电话业务 。1924年,上海东区电话用户号码已至5位数 。同年,开始使用短波通信 。1930年,国际大电台在上海建成,结束了外商垄断中国国际通信主权半个多世纪的屈辱历史 。1933年,外商电报水线登陆专利权被取消,标志着外商电报水线公司在上海、在中国电报收发权的彻底结束 。到全面抗战前夕,上海的电话用户已达数万户之众,市内电信网、国内长途电信网、国际电信网基本形成 。上海成为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多种先进通信方式和新型通信网络的城市 。“8·13”淞沪抗战爆发,上海的通信设备和网络在战火中遭到毁灭性破坏 。至抗战胜利前夕,仅存6条有线电报电路、17条无线电报电路 。抗战胜利后,上海电信有所恢复,但随着内战的爆发,损毁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电信战线的广大职工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护局保台运动,对保护通信设施设备、维护上海的通信畅通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城市建设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说起老上海的电信史,有几个人是断然不能忘记的 。如最早改变观念、先后几次上书清廷提出自办电报主张、并在上海建成中国第一条专用电报线的洋务派首领李鸿章,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任总办盛宣怀,上海电报局第一任总办郑观应,以及经元善、谢家福等 。上海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上海电信,使电信步入全面发展轨道 。改革开放后,上海电信迅速恢复“文革”造成的巨大伤害,建设步入快车道,成为中国最大国际通信出口局 。进入新世纪后,上海电信走在转型发展的前列,跨入全业务经营时代 。今天,电信迎来了新的历史性巨变 。面对互联网的蓬勃兴起,面对电信市场的激烈竞争,面对产业环境的急剧变化,开中国电信先河的上海如何继承优良传统,融合时代精神,以变革求发展,为上海智慧城市的建设再创新业,这是值得期盼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