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妻子前夫死而复生 罗荣桓遭遇二男争妇?

罗荣桓与林月琴结婚几天后,罗荣桓便奉命上了前线 。恰在这时,据传早已在战斗中牺牲了的林月琴的前夫,九死一生后回到了延安 。消息传来,林月琴陷入尴尬,毛泽东亦震惊不已,这不仅是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纠葛,而且事关政治大局 。
罗荣桓,共和国开国元帅 。1902年11月26日生于湖南省衡山县 。为了共和国的建立,他出生入死,功勋卓著,其与夫人林月琴的爱情故事也颇具传奇色彩,被人传诵 。林月琴,1930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 。1935年1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5月与罗荣桓结婚 。

1937年1月,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迁至延安,罗荣桓也随党中央来到延安,就任后方政治部主任 。这年春节,罗荣桓的战友许建国与在延安党校学习的刘桂兰喜结良缘 。婚后的一天,许建国与刘桂兰闲谈时谈起了罗荣桓,说罗荣桓已经是35岁的人,还是个单身汉,自己作为他的老战友、老部下,应该帮他一把 。刘桂兰知道罗荣桓为人正直、忠厚,深受同志们的尊敬和爱戴,她首先考虑到自己在党校的同学---在长征中当过妇女工兵营营长的林月琴 。他俩商量后就跑到罗荣桓那儿提亲 。罗荣桓同意可以相互了解一下 。许刘二人考虑到女同志脸皮薄,还是先不向林月琴挑明为好 。于是,四月的一个星期天,刘桂兰邀请林月琴到家里做客,罗荣桓则由组织部的冯文彬陪着一块儿去 。
林月琴一进刘桂兰的家门,就见满屋子都是人 。其中最活跃的是冯文彬,他主动地同林月琴搭话,询问她的家庭情况、个人经历、脾气爱好等等 。林月琴认为他是组织部的,便大方地一一做了回答 。不过,最令林月琴注意的是一位戴眼镜的30多岁的同志,席间他一句话也没说,只是笑眯眯地倾听着他们的谈话 。以后,林月琴每次去刘桂兰家,都能见到那位戴眼镜的同志 。后来,林月琴终于知道,他就是后方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是一个出生于封建望族,却跟随毛泽东参加了秋收起义,并经过井冈山斗争的严酷考验的大学生,林月琴的心中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 。一段时间后,大家觉得两人进一步深入交往的条件已经具备了,许建国、刘桂兰、冯文彬等便纷纷退至幕后,罗荣桓和林月琴的自由恋爱正式开始了 。
罗荣桓与林月琴

说来也怪,原先并不打算考虑个人婚姻问题的罗荣桓,自从与林月琴相见几次之后,发现自己竟喜欢上了这个姑娘!
当时,党校的所在地是延安小卞沟边的一所教堂,与红军后方政治部隔着一条延河 。平时,延河河身不过10米宽,可以徒步蹚过,可一进入春季,冰雪融化,延河涨水,就不能徒步涉越了,延河成了罗荣桓和林月琴见面的天然障碍 。有些人开玩笑,把延河说成是银河,把罗荣桓和林月琴说成是牛郎织女 。
牛郎织女相会靠的是鹊桥,可延河上不仅没有鹊桥,连木桥也没有,罗荣桓和林月琴靠什么相会呢?还是战友们有办法,二十五军六团政委王平挑了两匹白马托人送给罗荣桓,罗荣桓将一匹马送了人,自己留了一匹 。从此,罗荣桓吃罢晚饭,就骑马去会林月琴 。每当警卫员、马夫想跟着去的时候,罗荣桓就会笑嘻嘻在他们耳边叮嘱几句,把他们支回去 。有人晚饭后找不到罗荣桓,就问警卫员:“罗主任呢?”警卫员总是笑着回答:“练骑马去了 。”不知情的人对此感到很纳闷:罗主任是从井冈山上下来的,难道还不会骑马吗?对这个问题知道最清楚的自然是林月琴了,她只要看到一匹白马过了河,便悄悄地走出校门 。党校外面的小树林里,宝塔山下,延河岸边,时时闪动着罗荣桓和林月琴的身影 。他们或徜徉在林间的小道上,或坐在河畔的土堆上,轻声地说话 。这对都很文静的青年男女,以无拘无束的交谈,在双方心里架设了互相了解的桥梁,感情从同志间的情谊渐渐向爱情升华 。

罗荣桓和林月琴彼此都不是初婚,但他们在婚姻问题上坦诚相见 。
罗荣桓生长的地方---南湾,是湖南省东部、湘江中游衡山县的一个小村镇,这里风景秀丽,物产富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但是,罗荣桓的少年时代远非美好,尤其是婚姻问题更是如此,就在他17岁那年春节来临的时候,父亲罗国理决定乘着过年的机会,为罗荣桓办理婚事 。女方名叫颜月娥,比他大两岁,知书识礼 。那双三寸金莲,烙下了封建社会迫害妇女的印记 。这场婚事对于罗国理来说是大喜事,可对于罗荣桓来说,却完全不是 。他于两年前离开了偏僻闭塞的南湾,乘轮船顺湘江北去,来到长沙协均中学读书 。这所中学是新式的学校,当时被称为“洋学堂” 。罗荣桓在此受到民主、自由思想的熏陶 。当父亲正式通知他务必要和颜月娥结婚时,他执意反对这场包办婚姻 。但是,罗国理根本没有任何商量、妥协的余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