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烈长城抗战 中国军队付出6万伤亡歼灭日军6千
早在1931年制定《虎卷》计划时,“满洲青年联盟”所勾画的伪满洲国版图,就包括一个塞外小省热河,和沿长城延伸的一条“非武装走廊” 。“满洲新秩序”建立后,石原、板垣、土肥原等人立即着手这一新的征服 。
1933年2月23日,日军2万余人分三路进犯热河 。10天时间,热河全境沦陷 。3月3日,日军6师团一部128骑,占领热河省会承德 。该部在承德大肆劫掠 。这个师团意志顽强、作风凶狠,4年多以后,正是他们成为“南京大屠杀”的首凶 。
“保卫长城”的声音,在这一年3月一下子成为华北大地最苍劲悲怆的声音 。风雨飘零中,战争在长城的300里隘口间铺开,每个关隘都有恶战 。几十万人马往来冲杀,只有苍天、黄土、长城、夕阳才静默无声 。
在这样的恢弘时空里,“满洲青年联盟”和蓝衣社终于在长城两侧,用炮火、大刀、思想和身体进行碰撞 。两大青年军人集团、两大秘密组织成为这个战争的主角 。
“贺衷寒时代”就在这样危急的背景下开幕了 。
2月底,“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在十余条军列边,铁石般地挺立着一个将军的身影 。他的手一直举在帽檐边,表情严峻,目光森冷 。在他的身边,铁流一般地,望不到尽头的持械军人涌进站台,涌过他的身边,涌上火车 。
这一天是霉雨天气 。雨水不断地沿将军的帽檐、肩章上淌下,他的军装早就湿透了,但仍然一动不动 。火车站喧天的锣鼓,无数市民、学生、采访人员的注视,似乎一点都不能惊动他 。仿佛他的心已经在遥远的华北了 。
2师、25师官兵的长龙已经到尾巴上了,关麟征、黄杰走过来了 。此时,他的身体微微地、不被人觉察地颤抖了一下,随后,他的目光由森冷转向热烈,几名卫士为他铺展开了一幅白布 。
他咬破手指,用鲜血在白布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笔画 。随后,是关麟征、黄杰,随后是百余名出身农家、视野多少有些狭隘的士兵 。他们纷纷咬破手指,你一字、我一句,以拙劣字体续成了一阕《满江红》 。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不知道是哪个学堂的学生率先唱了起来 。随即,将军沙哑的嗓音加入了,无数人加入了,歌声撞击着南京广漠的天空 。将军的眼睛里先是蒙上了一层水汽,接着这水汽凝固、扩大,化作了满眼的泪 。
这眼泪感染着站台,这是南京罕见的眼泪 。将军没有去拭抹它 。
2师、25师官兵后面,是一队一队更加威严、潮水一般静默涌过的宪兵 。罕见的钢盔、仪仗,衬托着将军的泪花 。此时,人群激动喧闹了起来:“宪兵三团!大英雄!”“宪四团的兄弟,好好地打鬼子!……”
两个姑娘冲破卫兵的警戒线,给蒋孝先、吉简章这两个宪兵团长,佩带上了姑娘连夜编织的绒线花 。
一个当过私塾教师的老先生,颤巍巍的身躯也灵活地穿过卫兵的警戒线,把有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字样的锦旗,披到了将军的身上 。随后,聚集着数万民众的车站沸腾了,男女老少都试图冲破卫兵的警戒线 。卫兵的脸上热泪纵横,但仍然不肯放行,苦苦地劝说着人群 。
这个将军,就是贺衷寒 。
这一天,在南京火车站的几万民众,还很少有人知道,贺衷寒,以及他所送行的关麟征、黄杰、蒋孝先、吉简章四人,都是让市井开始惊恐的蓝衣社首脑 。但即使知道,一个多月后再次出现在南京火车站的一幅令人肝胆俱裂的图景,也足以使亿兆苍生,依旧把那远征的2万余人,那个在火车站用泪眼送行的将军,当作是自己的兄弟姐妹 。
依旧是十余条军列,军列边依旧站立着贺衷寒 。然而这一天的贺衷寒,却没有戴军帽,他的头上刺眼地扎着一条雪白的布带 。他眼中泪水所蕴涵的悲恸,似乎折射着五千年和四万万的痛楚 。
在贺衷寒泪水的衬托下,花圈和白幛,挽联和松柏,静默无息地和一直延伸到火车站广场的几万人,等待着一个个黑色匣子的捧出 。飘扬的青天白日旗,高远的南京天空,迎接着近2万个幽灵 。然而捧回的不过是一千多个象征性的骨灰盒 。大多数人的躯体,已经融进长城与黄土了 。
就在这一个多月里,在长城,蓝衣社控制的2万余名出征军人,损失了三分之二的人马 。
《关麟征传略》简洁地描述了古北口作战的情形:“……关麟征奉命率25师北上至古北口抗日 。是役,他亲率149团猛烈反击日军,双方短兵相接,战斗惨烈,关麟征被炸五处受伤,浑身是血,身边官兵全部战死……”
推荐阅读
- 抗战英烈周卓然 誓死抗日牺牲在中条山的骑兵少将
- 陕西在抗战时期的三大贡献及其文化意义
- 抗战英烈王竣 以鲜血捍卫了祖国神圣领土的将军
- 抗日名将郝梦龄是怎么死的?
- 明朝皇室选妃有多惨?竞争惨烈如“快女选秀”
- 长城千年的不倒之谜 竟是靠糯米建立奇功
- 长城抗战的历史意义 坚定了中华民族抗战信心
- 抗战英烈王剑岳 常德这座抗战英雄城市出生的英雄
- 国民党哪一支部队抗战中被指已赤化成“七路半”
- 新四军老兵忆抗战 一包辣椒“炸弹”呛翻鬼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