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有哪些?

经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中国绝大部分老百姓头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 。因此必须进行“根本之救亡”,即从文化思想上冲击、清除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民主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
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
1915年9月15日,由陈独秀任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该杂志于1916年9月出版第二卷第一期时,迁往北京并改名为《新青年》 。当时,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杂志周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了猛烈的冲击 。“民主”,就是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反对为袁世凯专制独裁政府服务的传统伦理道德 。“科学”,就是提倡自然科学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树立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新文化运动基本内容是“四提倡四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有哪些?】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已经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 。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沉重地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国人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形成了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
进步性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
五四运动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与民主和科学的洗礼,其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中国人的觉醒,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对五四运动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动员作用,但新文化运动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
(一) 范围小 。只是在知识分子中间发起的运动,没有发动群众及广大的工农阶级 。1917年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力求贯彻他的学术上兼容并蓄、百家争鸣的思想,使北大成为思想解放的学术重镇 。于是,蔡元培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还聘请了胡适、李大钊等不少有新思想的学者来校任教 。陈独秀就职北京大学后,也将《新青年》杂志迁至北大,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成为了该杂志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这一方面使得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的主要阵地,另一方面,对青年人产生了巨大影响,使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了运动的主要力量,而没有深入群众和广大工人阶级,以至于在五四运动初期的领导阶级任然局限于青年知识分子,没能为广大群众及工人阶级所知 。
(二)过于偏激 。这次运动的发起者们彻底的批判了孔孟思想,把孔孟思想一棒子打死了 。没有认识到孔孟思想的优点,否认了事物两面性 。新文化运动高举明主和科学两大旗帜,以进化论和人性解放为武器,猛烈抨击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的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提倡新思想和新道德,提倡白话文和文学革命,推崇民主与科学 。即是如此,不对传统伦理、价值观念进行批判,新的民主与科学观念就难以立足 。因此,陈独秀认为,儒、道、佛三大“学说之为害”,是与“专制君主之流毒”与“统一之为害”共同造成国民“根性薄弱”的三个祸源 。针对袁世凯时代制定的《中华民国约法》中尊崇孔教的条文,陈独秀认为“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入未来之宪法,且因毁全国已有孔庙而罢其祀 。”这实际上是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而后来易白沙、吴虞等人也纷纷对孔学进行了批判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们没有揭示孔学的社会根源并,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成为改造社会的有效思想武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