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被误读 项羽火烧的“阿房宫”根本没建成

“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这是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句子 。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说法流传了约两千年,几乎已经成了历史常识 。《史记》上似乎说得明确:“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寝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然而,这仅仅是人们一厢情愿的想象,它与历史的真实相去甚远……
秦阿房宫是秦王朝拟建的政令中心 。它位于今陕西西安市以西13公里处,与秦都咸阳隔渭河相望,始建于公元前212年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国力日益强盛,国都咸阳人中增多 。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 。由于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一座前殿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 。”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 。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足见阿房宫确为非常宏大的建筑群 。
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 。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 。相传,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余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 。宫中珍宝堆积如山,美女成千上万 。秦始皇一生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至死时也未把宫室住遍 。另据《汉书?贾山传》记载,阿房宫整个的规模“东西五里,南北千步” 。如今,在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还保存着面积约60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 。可见,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是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宫殿建筑 。
世界上只有很少的几个地方拥有超过3000年的繁华,西安就是其中之一 。生长在这里的人也许并不知道,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华美的宫殿 。刚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组建的阿房宫考古工作队,历经两年多时间,对现存的秦代阿房宫前殿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结果仅发现了阿房宫的前殿基址 。从2002年10月开始,考古队在阿房宫前殿遗址发掘面积达3000平方米,勘探面积达3.5万平方米 。在勘探过程中,对于目前已经被村庄覆盖的遗址区,考古人员也没有放过,除水泥地和砖铺地之外,就连花池内、羊圈中、厕所旁、房屋间的空地等都进行了密集的勘探,仅发现了秦时的城墙遗迹 。其倒塌的堆积物中含有大量的秦、汉瓦片,但没有发现秦代宫殿建筑的遗迹如殿址、明柱、廊道、排水设施等,也没有发现秦代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瓦当 。由此,考古专家认为,当年阿房宫工程只完成了前殿建筑基址和部分宫墙的建设,而宫殿建筑基址以上部分并未来得及营建 。
对于这座被累累黄土尘封了两千多年的阿房宫,考古队行的意图非常明确,就是要找到那一片被大火焚毁的宫殿遗迹 。挖掘的结果却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
因为,阿房宫并没有被火烧的痕迹!
会不会因为2000多年过去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侵袭,已经把大火留下的痕迹抹去了呢?为了更确切地了解被焚毁的遗址究竟是什么样子,阿房宫考古队来到了汉代长乐宫的遗址,这里曾经是汉朝首都长安城中最为华美的宫殿之一,是汉武帝母亲的居所 。相传2000多年前,长袖善舞的阿娇就在这里遇到了年轻的汉武帝刘彻,成就了“金屋藏娇”这样一段流传千载的风流韵事 。然而,东汉末年,长乐宫也和汉代其他宫殿一样,逃不过被焚毁的命运,2000多年过去了,火烧过的痕迹仍然历历在目 。
阿房宫考古队的队员把两处遗址做过仔细的比较之后,心中越来越忐忑不安,因为阿房宫一点也不像是经历过一场大火的样子 。
如果同样是被烧毁,这两座年代相差并不遥远的建筑为什么看起来如此的不同呢?大家在汉代宫殿中徘徊着,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却不敢说出口来 。
阿房宫被项羽烧毁,这个故事在中国已经流传了2000年,被无数的文人墨客引用为典故,在考古界也似乎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事情,所以尽管当时几乎每个阿房宫考古队的成员心中都有相同的念头——阿房宫没烧!可是没有一个敢说出口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