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为什么没有使国家强大 是什么原因
无论是宋神宗 , 还是王安石 , 都有使国家强大的动机 , 都希望国家先富后强 , 而且 , 富了之后 , 宋神宗还真发起了对西夏的主动进攻 , 但是遭到了失败 。事实证明 , 富裕并不意味着强大 , 富裕与强大是两回事 。而王安石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是错误的 。他曾说到“今所以未举事者 , 凡以财不足故 。故臣以理财为方今之急 。”他把国家不能出兵扫平辽夏归结为财用不足 , 这个出发点就是错误的 。试问:宋太祖时兴兵平定天下 , 其财用有仁宗朝、神宗朝多吗?难道西夏、辽、金、蒙古人的崛起与强大是钱多了之后才做到的吗?事实上 , 历史上的一切强国几乎都是从一无所有中崛起强大的 , 而不是有了钱才强大的 。恰恰相反 , 那些富裕了的国家往往耽于生活享乐、不思进取 , 被新兴的贫穷国家所灭亡 。王荆公先富后强的理论要么是昧于历史事实的瞎说 , 要么就是为其眼下敛财编造美好远景的空话 。总之 , 我们要记住一个基本的真理:当一个国家把军队不能打胜仗归结于缺钱这个原因上时 , 这个国家的军队 , 就永不会再打胜仗了 。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没有使国家强大 是什么原因】什么样的军队才能打胜仗?不怕牺牲、敢于无条件付出生命的军队才能打胜仗 。宋朝自仁宗以后就从来没再打过胜仗 ,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皇帝和大臣都舍不得牺牲 , 每一遇败仗 , 死上万把人 , 就哭天抢地 , 想着花钱买和平 , 长此以往 , 军队怎么还有作战的意志?宋神宗虽然发起五路伐夏 , 主动进攻 , 但他本人也没有牺牲的勇气 , 并没有御驾亲征、亲临前线 , 更没有犁庭扫穴 , 不灭敌国绝不收兵的勇气 。在一个方面遭遇了失败就全线撤退 , 这怎么能打胜仗!事实证明 , 没有一位身先士卒、以死相搏的皇帝 , 就不会有一支英勇善战的军队 。这 , 应该成为历史常识!
回顾宋朝军事史 , 其荒唐可笑令人震惊 。当时宋朝的军队总人数在一百二十万左右 , 已经超过了西夏全国的总人口 , 在冷兵器时代 , 如果有坚强的作战意志 , 数量上的优势一定会形成战场上的优势 。可这支庞大的宋军在皇帝的无能与文官集团的胆怯笼罩下 , 除了消耗军饷 , 就一无所能 , 在后来金兵大举进攻时 , 反而沦为散落在各地的兵匪 。这个教训太深刻了!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红楼梦中宝珠是谁?宝珠为什么做了秦可卿的义女
- 岳飞和秦桧的故事 秦桧为什么要陷害岳飞?
- 揭秘汉成帝刘骜为什么死在赵合德床上?
- 夏桀是个什么样的人?夏桀为什么会成为亡国之君
- 青面兽杨志到底有没有历史原型 杨志的性格特点
- 清朝格格的一生 大多寿命不长而且没有后代
- 揭秘为什么民间拜关公不拜张飞的原因
- 古人为什么要为父母守孝三年呢?守孝三年的来历
- 奇特的武侠现象 为什么小说中的江湖充满处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