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成也萧何败萧何的历史典故是怎样的( 二 )


但韩信之死也与萧何有着莫大的关系 。西汉王朝建立后,刘邦成为了皇帝 。当了皇帝后的刘邦,开始疑心那些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首当其冲的便是韩信 。当时的韩信功高震主,为人又比较轻狂,刘邦便在暗中开始打压他 。
因不满刘邦处处针对他,韩信趁着刘邦外出平乱之际,暗中勾结他人,想要发动政变 。皇后吕雉得到消息后,十分的恐慌,便急忙让丞相萧何进宫商量对策 。萧何听说这件事后,也是十分的震惊 。韩信是由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两人关系匪浅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萧何设下了圈套,让韩信自投罗网 。最后,韩信被皇后吕雉在宫中宰杀 。
【解读成也萧何败萧何的历史典故是怎样的】关于萧何的成语有什么
萧何在历史上素有一代名相之称,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在现今也有一些关于萧何的成语流传下来,较为有名的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和“萧规曹随”这两个成语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关于萧何和韩信的故事 。根据史书的记载,西汉大将军韩信是由萧何推荐给刘邦的 。当时的韩信还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结识了时任刘邦军师的萧何 。这是韩信人生的转折点,是一个能够令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在一番闲谈之后,萧何发现韩信是一个拥有杰出军事才能的人 。为了不流失人才,萧何亲自向刘邦保举了韩信 。随后,刘邦择良辰吉日,封韩信为大将军 。之后的韩信屡建战功,征战四方,立功无数 。
但等到天下安定之后,成为皇帝的刘邦开始疑心跟随他打天下的大臣们,认为他们有二心 。因不满刘邦的打压,韩信暗中勾结他人,意图谋反 。当皇后吕雉得知韩信要造反的消息后十分的惊慌,连忙找丞相萧何前来商议 。在萧何的精心布置下,韩信中了萧何的圈套,最终死在了皇宫里 。
而“萧规曹随”讲的则是萧何和曹参的故事 。曹参是西汉的第二任丞相,是萧何死后的继承人 。西汉初期,丞相萧何结合一系列因素,创建了一套能够适应当时环境的法规 。在萧何死后,曹参看到当时的社会大环境还是没有改变时,便沿用了萧何所制定的法律法规,没有做任何改变 。
汉朝政治家萧何之死
辅佐过两代皇帝的萧何是一位忠心不二的大臣,更是一位足智多谋的政治家 。萧何最后的结局比起其他一同开创西汉王朝的同僚来讲,已经好上太多了,至少不是被皇帝所杀的 。那么,在历史上素有一代贤臣之称的萧何是怎么死的呢?
萧何生于公元前257年,是沛丰人,跟汉高祖刘邦是同乡 。两人相识之际,萧何便认为刘邦在今后会是一个有大作为,能成大事的人 。当时正值乱世,天下大乱,许多有志之士纷纷起义 。萧何和刘邦有感于当时政治格局的混乱,决定在沛县一同起义 。萧何一直跟在刘邦的左右,为刘邦出谋划策,招徕人才 。当时还是默默无闻的韩信便是萧何向刘邦推荐的,萧何慧眼识人,知道韩信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 。而韩信也没有令人失望,多次打败敌军,获得胜利 。等到楚汉之战时,萧何留守后方,为刘邦前线的军队筹集粮草,安抚后方的百姓 。
萧何亲眼见证了刘邦建立西汉这一全新的王朝,并在之后的日子里,萧何一直对刘邦忠心耿耿 。虽在天下安定之后,刘邦忌惮萧何功高震主,对萧何产生了猜忌 。萧何心里明白自己已经被刘邦疑心,于是无奈之下自污名声,消除刘邦的猜忌之心 。就这样,萧何运用自己的智慧,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
在刘邦去世之后,萧何又尽力辅佐新皇帝 。在公元前193年即惠帝二年,萧何在自己家中病逝,享年六十四岁 。
解析萧何为什么要追韩信
萧何和韩信两人同为汉高祖刘邦最得力的大臣,都是西汉的开国功臣 。根据史料可考,韩信是由萧何推荐给刘邦的 。从这一角度来讲,萧何是韩信的伯乐,是萧何就成了后来的韩信 。
萧何当年慧眼识英雄,发现韩信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便向刘邦推荐了韩信 。但当时的刘邦并没有将萧何夸奖韩信的话语放在心上,只是应付了一下萧何,封了韩信一个看管粮草的小官 。韩信眼看自己在刘邦的麾下并没有机会能够展示自己才能,一气之下策马离开了军营 。当萧何从下属那里得知韩信已经离开军营的消息时,便不顾他人的劝阻,亲自策马去追韩信 。萧何一连赶了两天的路,终于在小溪边追上了韩信 。萧何耐心的问明韩信要离开的原因后,便开始苦苦相劝,一再的向韩信保证,只要回去就会得到刘邦的重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