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上关羽到底配不配做“武圣”?( 二 )


“单刀赴会”时 , 关羽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和各项安排 , 而且关羽并不是只身前往东吴的 , 同时去的还有义子关平 , 替他拿刀的、有千斤之力的周仓 , 和八九个身体彪悍、各跨腰刀的关西大汉 。当鲁肃提起“归还荆州”之事的时侯 , 周仓和关平按照事先预定的方案迅速采取行动 , 一个准备刀 , 一个预备船 , 关羽则顺势控制住鲁肃 , 用鲁肃当“人质” , 往江边撤退 。吕蒙和甘宁想武力干掉关羽 , 又担心“投鼠忌器” , 害怕伤了鲁肃 , 所以没敢动手 。要不然 , 关羽早就成为“肉泥”了 。
“水淹七军” , 是因为关羽占据着有利地形 , 同时于禁指挥军事失误 , 把军队转移到了地势比较低的“樊城之北” , 又加上“连日大雨不止” , 才被关羽得逞 。不过 , 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得出关羽是懂些兵法的 , 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才能 。但在这之前 , 关羽与庞德的交手中 , 两人大战了五十余合 , 关羽没有占到半点便宜 , 相反还被庞德用箭射中左臂 , 险些丢了命 , 而庞德不过是马超的一个副将 。
同时 , 相比其他武将 , 关羽还是一个比较“容易受伤的男人” 。“过关斩将”时 , 关羽被洛阳太守韩福“闪在门首 , 尽力放了一箭 , 正中关公左臂 。”“水淹七军”前 , 关羽与庞德交战中 , 庞德用箭射他 , “关公却抬头看时 , 弓弦响处 , 箭早到来 。“攻打樊城”时 , 曹军将领曹仁在城楼上 , “见关公身上止披掩心甲 , 斜袒着绿袍 , 乃急招五百弓弩手 , 一齐放箭 。公急勒马回时 , 右臂上中一弩箭 , 翻身落马 。”作为一员高素质的武将 , 如果不能眼观六路 , 耳听八方 , 甚至躲不开一两支弓箭的偷袭 , 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的 。
提起关羽 , 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字眼就是“大意失荆州”了 。作为一个镇守一方的将士统领 , 尤其是在“兵家必争”的荆州问题上 , 刚愎自用的关羽犯下了一个低级而又愚蠢的错误 , 天真的相信了陆逊那封言辞“极其卑谨”的书信 , 和陆逊所表现出来的“谦逊示下” , 而且不听别人劝告 , 把镇守荆州的一大半士兵“借调”到樊城战区 , 给了东吴以可乘之机 , 从而成就了吕蒙“白衣渡江”的丰功伟绩 , 断送了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宏伟蓝图 , 自己也被迫“败走麦城” , 最后被“生擒活捉” , 落的个“身首异处” 。
由此看来 , 关羽在历史上不过是一个武功稍强、略懂兵法、目中无人、刚愎自用的武将 , 这样的人物在三国时期多如牛毛 , 难怪关羽处于颠峰时期时 , 许褚、蔡阳、杨龄等人都扬言要“生擒关羽” , 夏侯惇、蔡阳、庞德等人干脆当面敢说要“生擒关羽” , 可见当时别人都很清楚关羽那两下子 , 根本不把关羽放在眼里 。关羽之所以能够名列蜀汉“五虎上将”之首 , 主要还在于他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的兄弟情节 。因为关羽是刘备集团的“元老级”人物 , 年龄比张飞大 , 又有多次“保护嫂嫂”之功 , 而且从曹操那里“挂印封金”跟定了刘备 , 忠心耿耿 , 令人敬佩 。刘备与诸葛亮反复协商、通盘考虑以后 , 才把关羽封为蜀汉“首席”虎将 。
【三国历史上关羽到底配不配做“武圣”?】贯中站在刘备的立场上 , 对蜀汉政权的文臣武将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大肆渲染和夸张 , 把关羽塑造成了一个正面人物的典型代表 , 甚至把他“神化” 。历朝历代也对关羽非常尊崇和敬佩 , 不断为他加封 , 从隋文帝时的“忠惠公” , 到唐高宗时的“伽蓝之神” , 从宋徽宗时的“武安王崇宁真君” , 到明神宗时的“单刀伏魔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 从顺治皇帝时的“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 到末代皇帝溥仪时的“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 关羽终于成了人与神的极致 。人们喜欢关羽 , 主要是喜欢他的为人 , 更多的喜欢他的“赤面赤胆” , 喜欢他对君主的“忠”和对兄弟的“义” , 而不是单方面的喜欢他的“武”才 。照这样的话 , 关羽如果做一个“忠圣”或者“义圣”的话 , 岂不要比做个“武圣”称职的多 , 心安的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