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中 河洛之地的地缘浅析( 二 )


河东(晋国)进入洛阳
两条路线,一是走中条山左侧,然后沿黄河北侧至太阳渡,渡河过崤山,至洛阳 。
另一条走中条山中一条小路,直接到茅津渡渡河 。
第二条路是有名的假道伐虢的发生地,虞国的位置就是中条山中一个小盆地,虢国在虞国南面把守陕地作为东周皇室的西大门,晋献公为了控制崤函通道,借虞国路灭了虢国然后回师灭了虞国 。
关中(秦国)进入洛阳
只有一条路,从潼关过函谷关到达陕地(今三门峡市),最后或从北崤道经渑池到洛阳,或从南崤道沿洛水至洛阳 。
其中潼关是曹操在建安元年为了防备关西马超等人所建,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马超就在潼关与其对峙,曹操自己从风陵渡,派徐晃从蒲阪渡渡河,进入河西,绕过了马超的潼关防线 。崤函通道详细地图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直接从黄河顺流而下呢?这个问题请看本地人杨彪怎么回答的 。
献帝纪曰:初,议者欲令天子浮河东下,太尉杨彪曰:“臣弘农人,从此已东,有三十六滩,非万乘所当从也 。”刘艾曰:“臣前为陕令,知其危险,有师犹有倾覆,况今无师,太尉谋是也 。”乃止 。
结语:本文意在给地理一抹黑的同志科普些知识,因此内容比较大路货,而且为了减少篇幅很多历史事件都没讲,讲了的也不详细,如果有朋友愿意结合地图详细讨论,欢迎来本楼探讨 。
一些史料
河内太守王匡,遣泰山兵屯河阳津,将以图卓 。卓遣疑兵若将于平阴渡者,潜遣锐众从小平北渡,绕击其后,大破之津北,死者略尽 。卓以山东豪杰并起,恐惧不宁 。--------三国志董卓传
郭汜复欲胁天子还都郿 。天子奔奉营,奉击汜破之 。汜走南山,奉及将军董承以天子还洛阳 。傕、汜悔遣天子,复相与和,追及天子于弘农之曹阳 。奉急招河东故白波帅韩暹、胡才、李乐等合,与傕、汜大战 。奉兵败,傕等纵兵杀公卿百官,略宫人入弘农 。二天子走陕,北渡河,失辎重,步行,唯皇后贵人从,至大阳,止人家屋中 。三奉、暹等遂以天子都安邑,御乘牛车 。太尉杨彪、太仆韩融近臣从者十余人 。以暹为征东、才为征西、乐征北将军,并与奉、承持政 。遣融至弘农,与傕、汜等连和,还所略宫人公卿百官,及乘舆车马数乘 。是时蝗虫起,岁旱无谷,从官食枣菜 。四诸将不能相率,上下乱,粮食尽 。奉、暹、承乃以天子还洛阳 。出箕关,下轵道,张杨以食迎道路,拜大司马 。--------三国志董卓传
献帝纪曰:初,议者欲令天子浮河东下,太尉杨彪曰:“臣弘农人,从此已东,有三十六滩,非万乘所当从也 。”刘艾曰:“臣前为陕令,知其危险,有师犹有倾覆,况今无师,太尉谋是也 。”乃止 。及当北渡,使李乐具船 。天子步行趋河岸,岸高不得下,董承等谋欲以马羁相续以系帝腰 。时中宫仆伏德扶中宫,一手持十匹绢,乃取德绢连续为辇 。行军校尉尚弘多力,令弘居前负帝,乃得下登船 。其余不得渡者甚众,复遣船收诸不得渡者,皆争攀船,船上人以刃栎断其指,舟中之指可掬 。
前到鲁阳,与袁术相见 。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吏 。遂治兵於鲁阳城 。当进军讨卓,遣长史公仇称将兵从事还州督促军粮 。施帐幔於城东门外,祖道送称,官属并会 。卓遣步骑数万人逆坚,轻骑数十先到 。坚方行酒谈笑,敕部曲整顿行陈,无得妄动 。后骑渐益,坚徐罢坐,导引入城,乃谓左右曰:“向坚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籍,诸君不得入耳 。”卓兵见坚士众甚整,不敢攻城,乃引还 。英雄记曰:初坚讨董卓,到梁县之阳人 。卓亦遣兵步骑五千迎之,陈郡太守胡轸为大督护,吕布为骑督,其馀步骑将校都督者甚众 。轸字文才,性急,预宣言曰:“今此行也,要当斩一青绶,乃整齐耳 。”
诸将闻而恶之 。军到广成,去阳人城数十里 。日暮,士马疲极,当止宿,又本受卓节度宿广成,秣马饮食,以夜进兵,投晓攻城 。诸将恶惮轸,欲贼败其事,布等宣言“阳人城中贼已走,当追寻之;不然失之矣”,便夜进军 。城中守备甚设,不可掩袭 。於是吏士饥渴,人马甚疲,且夜至,又无堑垒 。释甲休息,而布又宣言相惊,云“城中贼出来” 。军众扰乱奔走,皆弃甲,失鞍马 。行十馀里,定无贼,会天明,便还,拾取兵器,欲进攻城 。城守已固,穿堑已深,轸等不能攻而还 。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 。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 。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 。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间烧柱,因伏草中 。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 。坚复相收兵,合战於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三国志孙坚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