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女当上了大宋皇后 宋真宗为何偏爱二手货

宋真宗的软弱性格在“澶州之盟”一篇中已经充分展现,这多少也可以说明为什么他会在晚年受制于皇后刘氏 。历史上的刘皇后颇富传奇色彩,她原是个花鼓女,偶然的机会当上了皇后,此后的一生与宋朝的政治紧密相连,甚至对北宋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
刘氏本名刘娥,太原人 。父亲刘通曾任虎捷都指挥使、嘉州刺史,跟随宋太祖赵匡胤征伐太原时死于半途,刘家自此衰落,流落到蜀地 。刘娥还是婴孩时,母亲一病而亡 。开始还有外祖父家可以依靠,但外祖父家门庭衰弱、人丁稀少,朝暮也得为饮食发愁,刘娥对他们而言,不过是个拖累 。因为无依无靠,刘娥有好几次都想要悬梁自尽,离开这个苦难的人生 。少年贫寒的滋味,使这个本来天真明媚的少女比寻常女子多了更多的欲望和心机 。
有一天,刘娥无意中站在门前 。刚好一个相士走过,看见了刘娥,便一直呆望着她,从上至下看个不停 。刘娥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就问相士说:“你不走路,光看我干什么?”相士说:“我并非心存歹意,只因你的品貌大贵 。我一生相人甚多,今天遇见你这相貌,还是第一次 。”刘娥疑心相士存心说这样的谎话,不过是为了骗几个相金,便说:“我是贫寒之人,没有相金给你,你就不要讲谎话骗人了 。”相士说:“我并不要你的相金,请将手伸出与我一看,就可断定 。”刘娥正是穷极无聊的时候,心想:既然不要相金,给他看下也无妨,于是将一双纤纤玉手伸了出来 。相士仔细看过后,连连说:“后妃之相,后妃之相 。”
刘娥听了也没太当回事,心想自己贫困到这般田地,又处在僻陋的乡间,哪里来的后妃呢?但人处在困境的时候,是需要精神支柱的 。刘娥身为女子,不可能有男子那种靠苦读争取功名的理想,于是便将相士的话作为宽解自己的法宝,此后虽然多次山穷水尽,无路可走,但她也没有再生过自尽的念头 。
豆蔻年华的刘娥出落得娇小玲珑,纤茖秀媚 。她性情聪明机警,学会了一种久已失传的古乐——鼗(音tao,同淘)鼓 。鼗鼓是一种两旁缀灵活小耳的小鼓,有柄,执柄摇动时,两耳双面击鼓作响,俗称“拨浪鼓” 。鼗鼓本来只是寻常之物,敲打起来没什么可听的曲调,但刘娥天资聪颖,能将鼗鼓按她自己的意思变化运用,加上出众的容貌和生动的说唱,使旁人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于她的鼗鼓表演 。
刘娥十几岁时,被外祖父家嫁给银匠龚美为妻 。后来的正史只说龚美是刘娥的邻居,二人以兄妹相称,其实是为了掩盖刘娥早已经嫁过人的事实 。龚美打算到京师去做生意 。刘娥也想跟随丈夫去京师见见世面 。龚美是因为贫穷得过不下去了才想去京师谋生,担心
带上刘娥是个拖累,因此不肯答应 。刘娥猜到龚美的小心思,笑着说:“不用忧虑盘缠,我有随身本领,到处都可以吃饭,决不会拖累你 。”话说到这份上,龚美也没法推辞,只好答应了 。于是,夫妻二人一起上路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趟京师之行直接改变了这对贫贱夫妻的人生 。刘娥一路靠打鼗鼓赚钱 。旁人见她艳若桃花,珠喉婉转,花鼓又打得高下疾徐,极有节奏,因此钱给得格外多 。就连丈夫龚美在一旁也看了眼红,于是制作了一面小小的铜锣,与刘娥的鼗鼓配合,居然成了男女合演的花鼓戏 。花鼓戏在当时是个新鲜花样儿,二人一路逢州过县,轰动了不少地方,刘娥因此还小有积蓄 。
到了京师后,龚美继续操老本行,去做银匠,但生意非常不好,走投无路时,甚至想卖掉刘娥 。刘娥只得重操旧业,打起了鼗鼓 。京师虽然繁华,却从来没有见过花鼓戏这种玩意儿,刘娥一出场便一炮而红,轰动一时,人人争相前来观看,刘娥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
此时赵恒时年十四岁,被封为襄王,还没有被立为太子 。他尚未娶妻,因年少好奇,听说蜀中女子才貌双全,艳慕不已,一心想找一名川妹子做侍妾 。他听到鼗鼓女子刘娥的事情后,心痒难耐,便带了几个近侍,微服去看刘娥的表演 。
刘娥虽然年纪不大,但却深通人情世故,她见皇子亲临,自然要使出拿手好戏 。赵恒初见刘娥的花容玉貌,已经被美色弄得目眩神迷 。加上刘娥有意地目挑眉语,暗中传情,更惹得赵恒意马心猿,一刻也忍耐不住 。一回到府邸中,赵恒立即命人去向龚美买下刘娥,接进府中,作为襄王府侍女 。刘娥天生丽质,聪明伶俐,极得赵恒欢心 。二人年龄相当,都是少年心性,立即如胶似漆,形影不离 。
父命难违,皇命更不可违,但赵恒实在舍不得刘娥,于是表面将刘娥送回四川老家,但暗中却将其送到亲信幕僚张耆(原名张旻)的家里 。张耆悄悄安排家人悉心照顾刘娥,而他自己每天都睡在襄王府中,这显然是为了避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