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政治 皇帝与内阁共同管理国家事物
内阁
1380年朱元璋罢中书省 , 废丞相 , 亲理政务 , 但是力不从心 , 故设立四辅官来辅佐政事 , 但这项制度效能不彰 , 1382年七月被废 。十一月 , 仿宋制 , 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 , 又设文华殿大学士 , 以辅导太子 , 品秩皆为正五品 。朱棣登基后 , 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 , 参预机务 , 由此成立内阁 。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 , 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 。内阁大学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 , 只照皇帝意旨写出 , 称“传旨当笔” 。明仁宗增置谨身殿大学士 。宣宗时期 , 由于杨溥、杨士奇、杨荣等三杨入阁 , 宣宗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 , 称为“票拟”制度 。明初 , 内阁无实权 。之后内阁地位逐渐升高 , 权限逐渐增大 , 到明世宗时 , 内阁终跃至六部之上 。嘉靖以后 , 朝位班次 , 俱列六部之上 。自此 , 内阁成了中央最高的的决策机构 。
六部明朝在中央和南京各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 , 与前代相比 , 明朝最初在每部增加尚书侍郎各一 。胡惟庸案之后 , 朱元璋废丞相之职 , 六部因此地位得到了提高 。每部只设一个尚书 , 两个侍郎 , 原有的各科尚书降为郎中 。各部尚书和侍郎的官阶也上升 。其中以吏部最为重要 , 户部人员最多 。礼部与工部地位较低 , 而在南京六部除兵部 、户部外 , 其他四部基本没有没有实权 , 是被排挤出中央的官员的“养老之地” 。
监察机构朱元璋为吴王时 , 始置御史台 , 设左、右御史大夫各一名 。1380年 , 罢御史台 。1382年更置都察院 , 设监察都御史八人 。分监察御史为浙江、河南、山东、北平、山西、陕西、湖广、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十二道 , 各道置御史三到五名 , 称为十二道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都驻在京师 , 有事带印出巡 , 事毕回京缴印 。1403年 , 改北平道为北京道 。1420年 , 罢北京道 , 增设贵州、云南、交趾三道 。1425年 , 称行在都察院 。1435年 , 罢交趾道 , 始定为十三道 。正统年间去“行在”字 。六科六科 , 负责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 。洪武六年 , 设给事中十二人 , 秩正七品 , 始分为六科 , 每科二人 。洪武二十四年 , 更定科员 , 每科都给事中一人 , 正八品 。六科官职品级虽低 , 然职权很高 。他们有“封驳权” , 可以不赞成皇帝的意旨 。该制度发挥了一定的改善朝政作用 。
五寺五寺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和鸿胪寺 。大理寺与刑部和都察院合为三法司 , 其职权与今日之最高法院相似 。大理寺的首长称为大理寺卿 , 九卿之一 。其余四寺卿职权较低 。太常寺负责祭祀礼乐 , 隶属于礼部;太仆寺管理马匹 , 隶属于兵部;光禄寺负责寿宴、进贡等 , 隶属于礼部;鸿胪寺负责朝会、宾客(外吏朝觐 , 诸蕃入贡)、吉凶仪礼 。
厂卫机构
【明朝政治 皇帝与内阁共同管理国家事物】明朝主要的情报机构包括锦衣卫、东厂和西厂 , 武宗时期还一度设有内行厂 。锦衣卫负责侦查国内外情报 , 直接对皇上负责 , 拥有可以逮捕任何人 , 并进行秘密审讯的权利 。东厂主要职责就是监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 , 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 。依据监视得到的情报 , 对于那些地位较低的政治反对派 , 东厂可以直接逮捕、审讯;而对于担任政府高级官员或者有皇室贵族身份的反对派 , 东厂在得到皇帝的授权后也能够对其执行逮捕、审讯 。西厂设立于宪宗时期 , 首领为汪直 。1482年后被废 。其后又被武宗短暂恢复 。内厂设于武宗时期 , 任务是牵制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的权利 , 防止它们三个机构相互勾结权利的扩展 , 是武宗为政的另一种手段 。首领为宦官刘谨 , 刘谨伏诛后 , 内厂与西厂同时被废 , 仅留东厂 。
推荐阅读
- 清朝皇帝过年旧俗 与群臣分食不加任何佐料白片肉
- 一介汉将 大元皇帝忽必烈竟管他叫“大哥”?
- 此人一生杀了三个皇帝还被奉为“忠臣”
- 葡萄牙也是倭寇?明朝和葡萄牙有什么恩怨史?
- 明朝皇帝服饰具体介绍 明朝皇帝的衣服有几种?
- 轶事:历史上有个皇帝养了私生子还不敢承认
- 道光皇帝一脚踢死长子后 故宫石狮竟现异样
- 明朝疆域 历史排名前三鼎盛时无人敢碰领土
- 平阳公主与大将军卫青结合 真的是政治联姻?
- 揭秘卫子夫是如何追逐皇帝的爱好和趣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