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竟是三国职场里隐藏最深的高情商人才

三国里 , 鲁肃有几分天然呆 , 似乎只是为了反衬诸葛亮而存在 , 其实不然 , 三国职场 , 最为成功人士 , 非他莫属 。他劝说上司时 , 话都恰到好处地点在关键处 , 获得上司另眼相看 , 周瑜去世后 , 竟然出人意料地被任命为都督 。
公元208年12月 ,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 一时间黑云压城 。东吴集团内部战降两派斗争立马白热化 , 诸葛亮也赶过来凑热闹 , 舌战群儒 , 激将孙权 。周瑜则纵论天下 , 高谈阔论 。但孙权始终摇摆不定 , 直至鲁肃一席话 , 才下定决心 , 放手一搏 。
孙权召开讨论会 , 争论异常激烈 , 鲁肃却冷眼旁观 , 一言不发 , 直到孙权去洗手间 , 他才跟到走廊下 , 对孙权说:“领导 , 刚才那些劝你迎曹的人 , 都是在为自己着想 , 是在误你的大事啊 。战还是降你说了算 , 其实做部属的都无所谓 , 包括我本人 。
我在你这里做参谋 , 到曹操那里还不是一样做参谋 。但是你不一样 , 你是国家元首啊 , 投降后曹操会让位给你做元首?肯定不会 , 要是投降了 , 你也就跟我们没什么两样了 , 现在大家给你磕头 , 到那时你就给曹操磕头了 。
如果大战一场 , 我们有周大都督这样的将才 , 有东吴人民的大力支持 , 更有长江天堑 , 如果再跟刘备他们联手 , 曹操不就是来找难堪的吗?战还是降 , 就看您想要哪种结果了 。”孙权听了 , 顿悟 , 发狠说 , 谁要再劝降 , 别怪我的宝刀不认人 。
这里大方向既定 , 周瑜跟诸葛亮又杠上了 。周瑜对诸葛亮说:“孔明先生 , 听说你才能出众 , 我俩对对子 , 赌命 , 敢不敢?”诸葛亮说:“军中无戏言 , 都督请出上联 。”
周瑜开口便道:“有手便是扭 , 无手便是丑 , 去掉扭边手 , 加女便是妞 。隆中有女长得丑 , 百里难挑一个妞 。”这是讥讽攻击人家老婆了 , 诸葛亮针锋相对:“有木也是桥 , 无木也是乔 , 去掉桥边木 , 加女便是娇 。江中吴女大小乔 , 曹操铜雀锁二娇 。”
周瑜听了大怒 , 气氛骤然紧张 , 这时鲁肃开口了:“有木也是槽 , 无木也是曹 , 去掉槽边木 , 加米便是糟 , 当今之计在破曹 , 龙虎相斗岂不糟!”周瑜和孔明听了 , 都不好意思再逞能了 。
孙权、周瑜都是自己上司 , 诸葛亮虽然是外国来宾 , 但级别也比自己高 , 鲁肃抓住关键 , 不破曹 , 大家都糟糕 , 别在这逞能了 , 有本事 , 留着对付曹操吧 。
不仅自己的顶头上司内心震撼 , 外国贵宾也叹服鲁肃 。这以后 , 周瑜极为看重他 , 临死时竭力推荐鲁肃做自己的接班人 , 诸葛亮跟东吴打交道 , 最信任的人 , 就是鲁肃 。
为何说鲁肃是高情商人才呢 , 从上面这些事件中就可以窥探一二 。
【鲁肃竟是三国职场里隐藏最深的高情商人才】鲁肃在劝说孙权时 , 未在对立面争论中进行 , 因为不这样的话上位者无法专心听你一人说话 , 难以作出理智的判断 , 应该另觅良机 。在劝说时 , 要点到上位者的痛处 , 才能逼让他觉得必须冒险一搏 。当周瑜孔明之间闹不团结时 , 鲁肃机智的没有选边站 , 因为站边势必得罪一方 。而被得罪的一方必然产生逆反心理 , 使内耗升级 。而应该从安定团结的大局出发 , 做到和事讲艺术 , 圆场讲方法 , 和谐藏批评 , 强调共同目标 , 求同存异 。
鲁肃虽强调“和为贵” , 但绝不是不讲原则 , 不辨是非 。对孙权的劝说 , 必须不惜一战 , 这就是原则 。对于周瑜和孔明内讧 , 其原则就是必须坚持“将相和” , 共画“同心圆” , 齐声“大合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