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不分国界?两千年前的儒家文化作诠释
同性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由来已久 。这个概念的提出,最早见于一位匈牙利作家的文章 。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同性恋者与警察之间的暴力冲突,被人们称为“石墙事件”,成为同性恋维权运动的导火索 。现代同性恋人群由此逐渐得到社会的理解与宽容 。目前,已有英、法、德等18个国家承认同性婚姻的合法化,美国、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的部分地区也为同性婚姻提供法律保护 。
在中国,同性恋虽然不被法律认可和民众接受,但它存在的事实却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 。儒家文化吸纳了同性恋这个怪异的社会现象,并把它演绎为“龙阳之好”、“断袖之癖”和“余桃之癖”三个有名的掌故 。
据《战国策.魏策》记载:魏国的国王非常宠幸龙阳君,有一天龙阳君陪魏王钓鱼,钓得十条大鱼,不觉泪下 。魏王问他何故伤心,他说:“我刚钓到鱼时很高兴,后又钓了一些大的,便想把前面钓的小鱼丢掉 。如今我有幸能与大王共枕同寝,但四海之内,美人甚多,闻知臣得幸于大王,必定打扮得花枝招展来向陛下献媚,臣就象前面钓到的小鱼一样,也会被抛弃,臣怎能不哭呢?”魏王听了很感动,便下令:四海之内,有敢向我介绍美女的,我就灭其族!他以此来表白自己和龙阳君之间的情感 。从此,同性恋就被称为了“龙阳之好” 。
西汉哀帝时期的董贤是个女人气十足的美男子,曾为太子舍人 。好色成性且心理变态的哀帝刘欣有一次无意中遇到董贤,立即被他的柔美相貌迷倒,命他随身侍从 。刘欣对董贤日益宠爱,同车而乘,同榻而眠 。一次午睡,董贤枕着哀帝的袖子睡着了 。哀帝想起身,却又不忍惊醒董贤,随手拔剑割断了衣袖 。这就是代表同性恋的“断袖之癖”的来历 。
【同性恋不分国界?两千年前的儒家文化作诠释】表示同性恋行为的另一个典故出自《韩非子》 。《韩非子》“说难”篇记述,卫国的国王卫灵公很喜爱一个叫弥子瑕的美男子 。按照卫国的法律,若偷驾国王的车子,应处以断足的刑罚 。有一天,弥子瑕听说他母亲病了,便偷驾国王的车子去看他母亲,国王听说之后,未加处罚,反而称赞他孝顺 。弥子瑕与国王在果园中游玩,弥子瑕吃到一个很甜的桃子,便把剩下的一半给国王吃,卫灵公竟然不顾君臣礼仪,甘吃余桃 。后世的人们于是称同性恋为“余桃之癖” 。
这三个典故涉及的人物都是帝王,在为尊者讳的思想影响下,帝王的同性行为遮上了隐晦含蓄的面纱 。而现今的同性恋者,则以勇敢的追求奔走于世 。宽容的人称他们为“同志” 。
中国史上唯一女同性恋是谁?她们最终结局如何
秀玉用三尺白绫,悬梁自尽了 。而素素呢!心爱之人已香消玉陨 。她又岂能独活?她抽出一把锐利的匕首刺进自己的腹中,长发散开,素素倒地,与秀玉躺在了一起 。
同性恋,众所周知,是一对同性人彼此之间产生爱情 。在现代社会里同性恋早已司空见惯 。当然,同性恋也并未受国家婚姻法的保护与认可 。相反,若有同性恋人毫无犹豫的在一起,甚至愿意终生相伴 。也未必稀奇!
推荐阅读
- 中国古代人穿鞋为什么不分左右?
- 大唐一代才女鱼玄机同性恋传闻是真的吗
- 古代就有同性恋汉哀帝爱男人 毫不介意他有妻子
- 死在同性恋男友手上的四大皇帝 古代同性恋皇帝
- 为何说同治皇帝是同性恋?
- 末代皇帝溥仪密闻 皇帝溥仪可能是个同性恋者?
- 何为同治中兴?同治帝是同性恋吗?
- 张飞是同性恋?为何张飞要求刘巴同床共寝?
- 在小说《红楼梦》中到底有多少的同性恋?
- 古代巫医不分家:汉朝的最大冤案巫蛊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