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被“甩”向火星吗?



你愿意被“甩”向火星吗?


文章图片



你愿意被“甩”向火星吗?


文章图片



你愿意被“甩”向火星吗?


文章图片



你愿意被“甩”向火星吗?


近两年来 , 整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卷”了 , 考研、考公人数激增 , 就连教师资格证的报考人数都破千万 。 艰难的时局下 , 普通人的生存故事 , 总能让我们感同身受、轻易“破防” 。
共情过后 , 或许有人会追问:有没有可能改变?
从长远来看 , 在一个资源恒定的世界里 , 人类的命运就是“卷” , 甚至国家或种族之间也将因此为敌 。 终极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最近我读到一本书 , 《赶往火星:红色星球定居计划》 , 其中提到:只有在一个资源无限的宇宙中 , 所有人才会成为兄弟姐妹 。
定居火星 , 听起来似乎很遥远很科幻 , 远水真能解近渴吗?
之所以提到这一远景 , 因为作者、航空航天工程师罗伯特祖布林认为 , 探索火星不需要什么神奇的新技术 , 用今天已经存在的技术 , 我们就能在十年内 , 建立火星上的第一个前哨 。
宇宙射线、太阳耀斑、零重力、成本过高、心理因素、维生系统——这些反对者提出的阻碍 , 正在一点点消解 。 比如 , 利用现有的化学推进剂 , 人类从地球去火星只需要六个月 , 这完全是人体和心理能够承受的航程 , 也是许多宇航员在空间站度过的标准时间 。

事实已经证明 , 普通人进入太空并非不可能 。 去年 , 蓝色起源、维珍银河都成功完成了首次亚轨道太空旅游之行 , SpaceX则成功将4名平民送入了近地轨道 。
所以 , 作者大胆预言 , 下一个世纪属于火星 。
而在这如同发现新大陆一般重要的探索中 , 决定谁能去、谁不能去火星 , 自然就成了新的国家级竞争焦灼点 。 去年底 , 马斯克的SpaceX星链卫星在2021年7月和10月两次主动机动到我国空间站轨道 , 就引发了热议 。 前不久的1月21日 , 美国又宣布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四院 , 以及保利科技公司三家企业实施制裁 。
前方不忍直视 , 不如望向远方 , 去开拓下一个故乡 , 去向外发展而脱离“内卷” 。 在这个冬天 , 不妨先来了解一下 , 人类如何前往火星?
前往火星:要不 , 试试被甩出去?
计划一次长途旅行 , 首先得选择路线和交通方式 , 探索火星也一样 。 迄今为止 , 所有行星际任务都是“直接发射” , 采用燃料点火、喷气推进 , 依靠运载火箭将飞船送到近地轨道 , 阿波罗登月计划就是这样实现的 。
但如大家所知 , 这样的方式十分消耗物力财力 , 将阿波罗号宇航员送上月球的土星五号 , 研发费用就高达64亿美元 。 这种烧钱模式 , 恐怕只有在美苏争霸的冷战局面下 , 才有可能获得纳税人支持 。 和平年代 , 重新设计和制造土星五号这样的重型推进器 , 看来难度重重 。
那么 , 有没有其他出行方式呢?
【你愿意被“甩”向火星吗?】最近 , 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初创公司SpinLaunch , 因其创新的太空飞行方法而登上了新闻头条 。 简单来说 , 这家公司想将人类“甩”进太空 。

(该公司在新墨西哥州的亚轨道加速器)
SpinLaunch研究出一种使用动能作为主要方法的发射系统 。 通过真空密封离心机 , 以每小时数千英里、几倍于声速的速度旋转火箭 , 将其投掷到太空中 。
这种方式有两个好处 。 一是便宜 。 传统的太空火箭依靠大量的燃料来离开地面 , 成本高昂 , 在航天飞机时代 , 将物品送入地球轨道的成本约为每磅10万美元 。 SpaceX的火箭回收技术因为可重复使用 , 大大减少了成本 , 将价格拉到了每磅2000美元 。 而SpinLaunch的动能系统在大大减少进入轨道所需的燃料 , 理论上能够进一步降低价格 。
二是扩容 。 无需携带大量燃料 , 自然就增加了火箭的有效负载 , 提升了发射的整体商业价值 。 SpinLaunch为其轨道飞行器设计了能够携带约200公斤的有效载荷 , 相当于几颗小型卫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