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也是三星堆遗址的首次发掘 , 但是此次发掘之后 , 便不再有任何消息传出 , 三星堆遗址也再次沉寂下去 。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挖掘行动
新中国成立之后 , 稳定的局势下 , 也让一些搁置的遗址挖掘计划重新提上议程 , 比如之前的殷墟遗址等等 , 三星堆这座散落的古文明同样也在挖掘的计划之中 。
20世纪50年代开始 , 考古工作者又恢复了在三星堆的考古工作 。 当时还没有认识到三星堆遗址的巨大规模 , 所以将三星堆遗址北部的月亮湾地点和南部的三星堆地点各自当作一个遗址 , 分别命名为“横梁子遗址”和“三星堆遗址” 。
1963年 , 由冯汉骥领队 , 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再次发掘了三星堆遗址的月亮湾等地点 , 展现了三星堆遗址和文化的基本面貌 。 但是 , 冯骥才教授认为 , 三星堆的文物遗址如此集中 , 很可能这里就是古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 , 对它的挖掘必定会意义重大 。
但是 , 之后因为各种各样的现实原因 , 这一次的挖掘也被迫中止 。 直到1980年 , 三星堆才正式迎来了自己大规模的正式挖掘 , 这一次在国家的支持之下 , 终于将深埋于地下的精彩文物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
1980年11月至1981年5月 ,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王有鹏先生的带领之下 , 启动了三星堆遗址的再一次发掘 。 这一次发现了18座房基以及大量的灰坑等遗迹 , 其中再次出土了大批的石器和陶器 。 这些文物的出现 , 都证明这里曾经有着一个丰富的文化国度 , 甚至于有着极其明显的特殊性 。
而让人们印象最深刻的三星堆文物如青铜面具以及青铜树等 , 则是出现于1986年的遗址挖掘活动之中 。
1986年3月 , 四川省考古所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实习队联合对三星堆遗址进行发掘 , 实习发掘刚刚结束 , 距实习地点二十米开外的砖瓦厂取土过程中 , 两个祭祀坑先后突然现世:大型青铜立人、青铜神树、纵目面具、青铜神像、黄金面罩、金杖、大量玉器和象牙陆续出土 , 这一发现立刻将世界的目光聚焦于中国 , 这些奇特的文物 , 都代表着这里曾经有过一个文明程度十分发达的国度 , 尤其是它的特殊性 , 也才引发了一些人这是“外星人”遗留的猜测 。
三星堆遗址的面纱也逐渐被揭开 , 只是人们还是不知道 , 这些独特的文物 , 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用处 , 这里曾经的文明 , 有着怎样让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
【神秘的三星堆遗址,为什么会在时隔34年之后再次启动挖掘计划?】在这两个祭祀坑的挖掘结束之后 , 三星堆的挖掘再次告一段落 , 或许这里有着更为丰富的文物遗留 , 但一切都还需要更多证据以及考古文物的出现 。
三星堆遗址时隔34年之后再次启动挖掘计划
2020年9月5日上午 , 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2020年度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咨询会在四川广汉召开 , 时隔34年后 , 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发掘 。 这一次 , 三星堆将展示馆世人更多的惊喜 。
2021年3月20日 , 在成都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 , 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 , 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 还从“祭祀坑”的黑色灰烬中提取到了肉眼不可见的丝绸制品残留物 。 这也代表着从早期的青铜神树、黄金权杖等文物到今天更多的文物种类的突破 , 都证明这里曾经有着极为发达的文明色彩 。 但至今仍旧留有谜题的就是还没有文字的发现 , 虽然物件特殊 , 但没有文字证明 , 一切还得仔细考辨 。
三星堆遗址为何在34年之后再次被挖掘?
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表示:“一、二号坑所在区域得到了保护 , 抢救性发掘的迫切性便不存在了 , 三星堆遗址也就走上了主动发掘的道路 。 ” 1986年的发掘之后 , 工作人员很长时间里都在消化三星堆遗址一号坑和二号坑的资料 , 并修复文物、整理报告 。 “三星堆那么大的城址 , 还有很多的课题需要去做 。 ”
文物的挖掘并不具有什么主动性 , 一切都是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的 。 无论是地上文物还是地下文物 , 挖掘的第一原则是不能破坏文物的原貌 , 尤其是不能给文物本身造成什么破坏 。 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 , 如果对此进行大规模挖掘 , 确实可能获得不少有价值的物品 , 但是考古还是要考虑诸多因素 , 并不仅仅只能靠着考古人的一腔热血 。 此前 , 郭沫若主持明定陵挖掘 , 因为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 , 导致大量精美的文物就这样消失在历史之中 , 这对于历史来说 , 就是一种破坏 。 此后 , 我国再次明确禁止挖掘帝陵 , 现在技术的不成熟 , 如果贸然挖掘 , 本身就是一种“犯罪”行为 。
推荐阅读
- 三星堆三大未解之谜,考古学家都无从下手,一旦解开或将颠覆历史
- 1999年四川男子杀害同村少妇,潜逃21年被捕,赔偿家属40万被谅解
- 民工捡到金手镯,确认是文物并主动上交,却被考古队长中饱私囊
- 用了9年的“水瓢”,竟是东汉末年青铜烫斗,村民:必须无偿上交
- 女子用房子换1只“螃蟹”,房价涨到800万后,专家:没有螃蟹值钱
- 1995年四川女大学生被拐,55岁老汉花120元买下,跟牲口住了17年
- 老汉干活闹肚子,随便找个角落方便,不成想拉出两个“世界第一”
- 先辈传承200年的传家宝,被后代15块卖掉,专家鉴定后称3亿没了
- 年底牛出栏后,什么时候买牛最便宜?
- 05年四川一学生失踪,母亲申报死亡获赔30万,11年后儿子突然回家